辽宁移动高考,辽宁高考模式
- 教育
- 7小时前
- 646

科技赋能下的教育公平实践【导语】2023年高考期间,辽宁移动以"5G+智慧教育"为技术支撑,构建起覆盖全省14个地市的"教育通信保障网",通过三大创新举措实现"零事故、...
科技赋能下的教育公平实践
【导语】2023年高考期间,辽宁移动以"5G+智慧教育"为技术支撑,构建起覆盖全省14个地市的"教育通信保障网",通过三大创新举措实现"零事故、零中断、零投诉"的优质服务目标,这场持续三年的高考服务升级,不仅展现了通信运营商的社会责任担当,更成为数字技术促进教育公平的典型案例。
网络基建:打造"双千兆"教育专网 (1)5G网络深度覆盖 辽宁移动联合省教育厅开展"智慧考场"专项规划,在沈阳、大连等6个重点城市率先部署5G+教育专网,通过建设132个教育专用基站,实现全省632个标准化考场、87个备用考点的毫米波覆盖,下载速率稳定在1.2Gbps以上,特别在鞍山、本溪等山区考点,采用低空基站+卫星通信的混合组网方案,解决传统基站覆盖盲区问题。
(2)双链路冗余保障 创新实施"主备双通道"传输架构,每间考场配备光纤+5G双链路接入设备,在营口某考点实测显示,双链路切换时间从传统方案的3.2秒缩短至0.8秒,网络可用性提升至99.999%,建立全省教育专网监控平台,实时监测2.3万条通信指标,提前48小时完成网络压力测试。
(3)应急通信体系升级 构建"1+6+N"应急通信体系:1个省级指挥中心、6个地市分中心、N个应急车/背包站,配备的5G应急通信车可72小时内完成灾区考点重建,2023年已在朝阳、阜新等5个灾区完成应急保障,创新研发的"北斗+通信"定位终端,实现断网环境下考生位置精准追踪。
智慧考场:构建AI赋能的考试生态 (1)智能监考系统 部署全国首个省级教育AI监考平台,集成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环境监测三大模块,在锦州某考点试点中,系统成功识别出23例异常行为(如频繁看表、交头接耳),预警准确率达92%,创新采用"3D行为建模"技术,通过微表情分析将作弊识别率提升至97.6%。
(2)个性化服务终端 为全省考生配发定制版"智慧考具",集成NFC芯片、温湿度传感器和紧急呼叫功能,设备内置的"无声提醒"系统,可自动检测考生体温、血糖等生理指标,异常情况同步推送至考点医疗组,2023年累计触发健康预警187次,及时处置率达100%。
(3)绿色考试解决方案 在沈阳、大连等6个考场试点"零纸化"考试,采用区块链技术确保试卷安全流转,数据显示,单考点年节约纸张2.3吨,减少碳排放1.5吨,创新研发的"电子发票系统",实现考务用品全流程溯源,2023年累计核验供应商资质427家次。
数字普惠:推动教育公平的长期实践 (1)农村教育赋能计划 实施"云考场"工程,在辽西、辽东等8个县区搭建远程视频监考系统,实现与沈阳、大连等地的监考专家实时联动,2023年累计保障农村考场415个,考生满意度达98.7%,创新"教育专享流量包",为农村考生提供价值200元的定向流量,覆盖全省23万考生。
(2)特殊群体关怀行动 为视障考生配备智能读题笔,集成OCR识别和语音合成功能,识别准确率达99.2%,听障考生使用特制助听设备,集成5G信号中继功能,语音传输延迟控制在50ms以内,2023年累计服务残疾考生612人次,创历史新高。
(3)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依托"辽教云"平台,2023年高考期间日均访问量突破380万次,创新"错题AI诊断"功能,累计分析考生答题数据2.7亿条,生成个性化备考建议410万份,与北师大等高校合作开发"虚拟自习室",日均在线学习人次达15万。
成效与展望 (1)量化成果 2023年高考期间,辽宁移动网络质量指数(NQI)达98.6分(满分100),较2019年提升23.4个百分点,累计处理考生服务请求1.2万件,响应时间缩短至8.3分钟,考生投诉率降至0.07次/万人,创历史新低。
(2)社会效益 教育专网覆盖半径从2019年的300公里扩展至800公里,农村考生数字接入率从68%提升至99.3%,通过"数字鸿沟跨越计划",助力132所农村学校完成智慧教室改造,培养本地化技术人才860名。
(3)未来规划 2024年将启动"6G+全息考场"试点,实现4K/8K超清远程监考,计划投入5亿元建设"东北教育算力中心",2025年前完成覆盖全省的AI教育大脑,同步推进"银龄数字课堂"工程,为老年考生提供智能设备使用培训。
【辽宁移动的高考服务实践表明,通信技术正在重塑教育公平的实现路径,通过构建"技术-服务-生态"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不仅保障了考试秩序,更推动了教育资源的数字化重构,这种"以考生为中心"的创新模式,为数字时代的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辽宁样本。
(全文共1287字,数据截至2023年6月)
上一篇:高考英语模块,高考英语必背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