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政治高考试卷,2017年政治高考卷
- 教育
- 3周前
- 1210
2017年高考政治试卷的命题逻辑与备考启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时代性考察2017年高考政治试卷的整体特征分析2017年全国高考政治试卷在继承传统命题规律的基础上,呈现出鲜...
2017年高考政治试卷的命题逻辑与备考启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时代性考察
2017年高考政治试卷的整体特征分析 2017年全国高考政治试卷在继承传统命题规律的基础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育人导向,据教育部考试中心统计,当年试卷总分为100分,全国平均分较2016年下降2.3分,但区分度达到0.68,较往年有所提升,试卷结构呈现"4+2+1"新布局:4道选择题(每题4分,共16分)、2道材料分析题(共32分)、1道综合探究题(共52分),较2016年综合探究题分值提升8分。
(一)题型结构创新
- 选择题采用"3+1"模式:前3题考查基础知识(每题4分),最后一题(第4题)为4分开放性试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哲学原理,这种设计既保证基础考查的稳定性,又提升试题开放性。
- 材料分析题保持"经济+政治"双轮驱动,其中2017年经济题占比35%(18分),政治题占比35%(14分),较往年各降5个百分点,体现学科平衡。
- 综合探究题首次引入"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的跨时空对话,要求考生从《考工记》到量子通信的演进中提炼治理智慧,体现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命题理念。 模块分布
- 经济生活(18分):重点考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6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4分)、乡村振兴战略(4分)、数字经济(4分)
- 政治生活(14分):聚焦法治中国建设(5分)、国家治理现代化(4分)、基层协商民主(3分)、国际组织(2分)
- 文化生活(10分):突出文化自信(4分)、传统文化复兴(3分)、文化创新(2分)、文化贸易(1分)
- 哲学部分(8分):集中考察辩证思维(4分)、认识论(2分)、价值观(2分)
- 时政部分(52分):占比达52%,涵盖"十九大精神""脱贫攻坚""一带一路""人工智能""生态文明建设"等年度热点
典型考点深度解析 (一)经济领域: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转化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题(全国卷Ⅰ第25题): 材料以"共享经济"为切入点,要求分析其如何体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命题者创新采用"问题链"设计:指出"共享单车过度投放"的供给侧矛盾,再引导考生运用"产能优化""质量变革"等理论,最后落脚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治理智慧,该题设置3个递进式设问,既考查知识应用,又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
双循环格局试题(全国卷Ⅱ第25题): 以"长三角一体化"为背景,要求从"两个市场""两个循环"角度分析其战略意义,命题特点包括:
- 数据支撑:引用2016-2017年长三角GDP占比从28.1%升至29.4%的实证数据
- 比较思维:对比"单循环"与"双循环"的利弊
- 政策解读:结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分析制度创新 该题成功将宏观战略与微观案例结合,体现"大概念"教学理念。
(二)政治领域: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
法治中国试题(全国卷Ⅰ第26题): 以"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为案例,要求考生分析法治原则的贯彻,试题突破传统"立法-执法-司法"线性框架,创新设计"技术规范-权利保障-制度完善"三维分析模型。
- 技术层面:数据安全与技术创新的平衡
- 权利层面:个人信息保护与公共利益的协调
- 制度层面:立法滞后性与司法实践的创新 这种分析框架与2017年《网络安全法》立法进程高度契合,体现政治学科的时代性。
基层协商民主试题(全国卷Ⅱ第26题): 以"老旧小区电梯加装"为案例,要求分析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路径,命题者引入"利益相关方"理论,构建包含"需求识别-方案协商-执行监督"的完整闭环,特别强调:
- 民主协商与专业技术的结合
- 法治框架下的多元共治
- 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 该题创新性地将政治制度与社区治理结合,培养考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哲学领域:辩证思维的现实观照
辩证思维试题(全国卷Ⅰ第36题): 以"人工智能发展"为背景,要求分析"技术进步与人文关怀"的辩证关系,试题设置三大矛盾焦点:
- 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张力
- 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 创新驱动与安全底线 考生需运用"两点论""重点论""否定之否定"等哲学工具进行系统分析,该题正确率仅为62.3%,显示思维深度考查的区分度。
生态文明试题(全国卷Ⅱ第36题): 以"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为案例,要求探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路径,命题者创造性地引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概念,要求考生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分析碳汇交易、生态补偿等制度创新,该题设置"理论溯源-现实困境-制度突破"的三段式分析路径,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命题趋势与备考启示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四大命题特征
- 知识整合度提升:单题平均涵盖3个以上知识模块,如2017年综合探究题融合经济、政治、哲学、文化四科内容
- 现实关联度增强:时政素材更新率达100%,热点事件平均介入深度达2.3个设问层
- 思维复杂度升级:材料分析题平均需要完成4个以上逻辑推演步骤
- 价值引领显性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率达78%,较2016年提升12个百分点
(二)备考策略优化建议
构建"三维知识网络":
- 纵向:按"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梳理知识体系
- 横向:建立"时政热点-考点关联-理论支撑"的映射关系
- 立体化:运用思维导图实现"点-线-面"知识转化
实施"四阶时政处理法":
- 识别:建立"年度重大事件-政策文件-学术论文"三级筛选机制
- 解构:将时政素材转化为"现象-本质-规律"的分析单元
- 转化:开发"时政案例题库"(建议储备量≥200个)
- 迁移:设计"时政-考点"双编码练习(如将"长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