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吉林语文试卷,2017年吉林省高考语文试卷
- 教育
- 1个月前
- 629

2017年吉林高考语文试卷深度解析: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2017年吉林高考语文试卷总体特征2017年吉林高考语文试卷延续了"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在保持全国卷改革方向的基...
2017年吉林高考语文试卷深度解析: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2017年吉林高考语文试卷总体特征 2017年吉林高考语文试卷延续了"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在保持全国卷改革方向的基础上,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试卷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题型设置与全国卷基本一致,但在选考题型组合、阅读材料选材等方面具有独特性。
(一)试卷结构分析
-
必考模块(110分)
-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阅读理解(75分)
- 作文(20分)
-
选考模块(40分)
- 古诗文阅读(15分)
- 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各15分)
(二)命题趋势观察
- 传统文化比重提升:古诗文选材涵盖《诗经》《楚辞》等经典,占比达32%
- 思维能力考查强化:阅读理解题中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题型占比提升至40%
- 实用文体关注增加:新增"通知""启事"等应用文写作要求
- 现实问题导向明显:作文题涉及"人工智能""传统文化传承"等时代议题
重点模块深度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题型分布
- 病句修改(3题)
- 成语运用(2题)
- 语境填空(2题)
- 修辞手法(1题)
-
典型试题分析
- 病句题:重点考查关联词逻辑关系(如"不仅...与"不仅...还"的辨析)
- 成语运用:强调"褒贬色彩"与"语境匹配"(如"附庸风雅"与"附庸文雅"的区分)
- 语境填空:注重"信息连贯性"(如补充句子中的数字、时间等关键信息)
(二)阅读理解(75分)
-
文学类文本(25分)
- 选材特点:80%选自现当代作品,20%为经典名著节选
- 考查重点:
- 人物形象分析(如《北京折叠》中的三重空间隐喻)
- 艺术手法解读(象征、对比、留白等)
- 主题思想探究(如《北京折叠》中的阶层矛盾)
-
实用类文本(25分)
- 选材范围:政府工作报告、科技说明文、文化类评论
- 考查重点:
- 信息提取能力(如从《"互联网+"行动解读》中提炼政策要点)
- 数据分析能力(图表信息解读)
- 批判性阅读(如对"共享经济"利弊的辩证分析)
-
论述类文本(25分)
- 选材方向:哲学思辨、社会热点、文化现象
- 考查重点:
- 论证逻辑分析(如《人工智能的伦理困境》中的正反方论证结构)
- 论点提炼能力(从《文化自信的当代价值》中概括核心观点)
- 批判性思维(如对"网红经济"的辩证评价)
(三)作文(20分)解析
- 命题角度:"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温度"
- 思考维度:
- 技术与人文的平衡
- 人类情感的价值坚守
-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 优秀作文特征
- 结构创新:采用"总分总+辩证框架"
- 论据丰富:引用《庄子》"有机事者必有机心"、王阳明"知行合一"等经典
- 语言风格:兼具文言韵味与现代白话的融合(如"算法之智,终不敌人心之暖")
备考策略与提升路径 (一)基础能力强化
-
古诗文积累
- 重点突破《诗经》《楚辞》高频考点(如《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
- 掌握"之""乎""者""也"等虚词的语境用法
- 建立文言文高频实词数据库(如"黍离""黍秀"等文化意象)
-
语言规范训练
- 病句修改专项:重点攻克关联词逻辑错误(如"不仅...与"不仅...还"的混用)
- 成语运用:制作"易错成语对比表"(如"附庸风雅"vs"附庸文雅")
- 语境填空:培养"语感-语境-逻辑"三位一体分析能力
(二)阅读能力提升
-
文学类文本
- 建立"人物-情节-主题"三维分析模型
- 掌握"细节描写-人物性格-主题深化"的答题路径
- 模拟训练:每周精读2篇获奖短篇小说(如鲁迅、汪曾祺作品)
-
实用类文本
- 开发"信息提取四步法":定位→筛选→整合→验证
- 培养数据敏感度:训练快速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如2017年经济数据图表分析)
- 强化批判性思维:针对热点事件(如共享单车乱象)撰写评论提纲
-
论述类文本
- 构建"论点-论据-论证"分析框架
- 掌握"总-分-总"与"问题-分析-对策"两种结构
- 模拟训练:每周完成1篇时评写作(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
(三)写作能力突破
-
立意构思
- 建立"社会热点-文化传统-个人感悟"三维立意模型
- 掌握"现象分析→本质挖掘→价值提升"的构思路径
- 案例积累:整理近五年全国卷优秀作文素材(如"敦煌数字化保护")
-
语言表达
- 推行"文言句式现代转化"训练(如将"虽九死其犹未悔"转化为"即便历经千难万险仍矢志不渝")
- 建立个性化表达库:收集100个原创排比句、50个比喻句
- 修辞手法专项:重点训练"通感""互文"等文学性表达
-
审题优化
- 开发"审题五步法":关键词提取→核心概念界定→立意空间确认→结构设计→素材匹配
- 常见误区警示:避免"偏题"(如将"人工智能"简单等同于"机器人")、"空谈"(缺乏具体案例)
命题趋势预测与应对建议 (一)2018年命题方向预判
- 古诗文:可能增加《尚书》《左传》选段,强化"微言大义"解读
- 阅读理解:实用类文本或新增"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