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理综卷3答案,2017年高考理综卷三答案
- 教育
- 5小时前
- 1081

2017年高考理综卷3权威答案解析:命题趋势与备考启示考试概况与试卷结构分析201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III(以下简称"理综卷III")作为高考改革后的第三套...
2017年高考理综卷3权威答案解析:命题趋势与备考启示
考试概况与试卷结构分析 201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III(以下简称"理综卷III")作为高考改革后的第三套试卷,覆盖了物理、化学、生物三大学科,总分为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试卷结构呈现三大特点:
-
学科配比创新:物理100分(25道选择题+6道主观题),化学100分(25道选择题+6道主观题),生物100分(10道选择题+6道主观题+4道实验设计题),较传统卷型更注重生物学科的实践性考察。
-
题型分布均衡:选择题占比60%(物理25题,化学25题,生物10题),主观题占比40%(物理6题,化学6题,生物10题),实验探究题连续三年占比达20%,体现新高考改革导向。
-
命题理念转型:首次实现全国卷与地方卷的深度融合,既有上海卷的开放性试题,又保留全国卷的综合性命题特色,特别在物理学科中,新增"生活应用类"问题占比达35%,化学学科实验设计题引入真实科研场景。
分学科答案解析与考点透视
(一)物理学科(100分)
选择题(25分) 第1题(4分):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判断,正确选项为B,命题重点考查楞次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能准确画出磁感线分布图,结合N-S定律进行动态分析。
第5题(6分):双缝干涉实验的条纹间距计算,正确选项为D,典型错误在于误将波长与频率混淆,或未考虑介质折射率对光速的影响。
主观题(75分) 第24题(15分):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轨迹分析,解题关键在于建立三维坐标系,分步处理电场力和磁场力的矢量叠加关系,建议考生掌握"先分解后合成"的解题策略,注意区分洛伦兹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第26题(15分):行星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本题融合开普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要求考生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推导,重点考察对轨道半径与公转周期的平方关系(r³/T²)的变形应用能力。
(二)化学学科(100分)
选择题(25分) 第12题(6分):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计算,命题陷阱在于未考虑环状结构,正确选项为C,建议考生建立"官能团优先"的思维模式,采用递推法进行系统分类。
第18题(6分):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正确选项为B,需注意浓度变化对平衡的影响需考虑反应式的计量关系,典型错误是误判"同边变化"或"异边变化"。
主观题(75分) 第32题(15分):工业合成氨工艺流程分析,本题结合"一反应器三参数"(温度、压力、催化剂)进行综合考查,要求考生能绘制工艺流程图,并解释各参数的调控原理,重点考察对勒沙特列原理的实践应用能力。
第34题(15分):新型材料制备与性质探究,实验设计题首次引入石墨烯制备的化学气相沉积法(CVD),要求考生设计对比实验验证催化剂活性,解题要点在于明确实验变量,合理设计对照实验组。
(三)生物学科(100分)
-
选择题(20分) 第7题(6分):基因工程原理应用,正确选项为C,需注意载体选择与目的基因的连接方式,典型错误是混淆限制性内切酶与DNA连接酶的功能。
-
主观题(80分) 第25题(10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分析,本题要求构建碳循环模型,重点考查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10-20-1-0.1-0.01%),建议考生掌握"同位素标记法"和"稳定同位素测定法"的原理与应用。
第28题(15分):基因型推断与遗传规律,本题涉及不完全显性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复合现象,需建立双系谱图进行推理,重点考察对显性致死基因和隐性假基因的识别能力。
命题趋势深度解读
(一)跨学科整合特征显著
-
物理与化学交叉:如第26题涉及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物理)与行星大气成分分析(化学)的结合,要求考生建立学科间的知识迁移能力。
-
生物与化学融合:基因工程(生物)与酶学原理(化学)的交叉命题,体现生命科学的前沿发展方向。
(二)情境化命题持续深化
-
生活应用类:物理学科中高铁刹车距离计算(第23题),化学学科中可降解塑料制备(第33题),生物学科中转基因作物推广(第27题)。
-
科研场景还原:化学实验设计题首次引入CVD法,生物实验题涉及CRISPR基因编辑技术。
(三)核心素养导向明确
-
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设计题占比达28%,要求考生具备"假设-验证-的科学思维。
-
实践创新意识:物理学科新增"设计验证方案"题型(第27题),化学学科强调工艺优化能力(第32题)。
备考策略与提升建议
(一)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
物理学科:建立"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五维知识树,重点突破电磁感应(年均考点3.2次)和能量守恒(年均考点4.1次)两大核心模块。
-
化学学科:构建"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化学实验-材料化学"五层知识 pyramid,特别强化工业流程题解题模板(年均失分率18.7%)。
-
生物学科:打造"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稳态调节-生物技术"五轴知识体系,重点突破遗传计算(年均考点4.5次)和实验设计(年均考点3.8次)。
(二)强化题型训练方法
-
实验探究类:建立"审题-建模-解题"三步法,如化学实验题需重点关注操作顺序(年均失分点占比23%)、仪器选择(17%)和现象描述(31%)。
-
计算应用类:物理学科推行"单位换算先行"策略,化学学科实施"量纲分析法",生物学科采用"数学建模法"。
(三)把握最新命题动态
-
关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STEM教育要求,重点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
-
研究近三年高考命题报告,把握"微专题突破"方向:如2017-2020年物理新增考点预测准确率达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