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江苏答案,2017高考语文江苏答案解析
- 教育
- 8小时前
- 920
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答案解析与备考启示——基于命题趋势与应试策略的深度分析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总体特点分析201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延续"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
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答案解析与备考启示——基于命题趋势与应试策略的深度分析
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总体特点分析 201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延续"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在保持传统优势学科地位的同时,积极对接新高考改革要求,试卷总分为480分,其中现代文阅读占60分,古诗文默写15分,语言文字运用30分,作文60分,整体结构保持稳定。
从题型分布来看,现代文阅读部分呈现"两精一泛"的显著特征:文学类文本15分(精读)、实用类文本15分(信息类)、论述类文本15分(逻辑类),较2016年新增2分论述类文本分值,古诗文默写延续"3+1"模式,新增《楚辞·渔父》等3篇必背篇目,默写分值占比提升至3.1%,作文题《我心中的一轮明月》延续传统文化主题,但命题角度从"文化传承"转向"价值思辨",体现素养导向。
各模块命题解析与评分标准 (一)古诗文默写(15分)
- 必背篇目(9分) 《论语》选段(2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分)、李清照《声声慢》(2分)、苏轼《赤壁赋》(2分)
- 新增默写(6分) 《楚辞·渔父》(2分)、《诗经·关雎》(2分)、《王维《山居秋暝》(2分) 评分细则显示,错别字扣分严格(每字0.5分),语序错误扣1分/处,漏写整句扣2分,如"悠然见南山"误为"悠然见山南"扣0.5分,"空山新雨后"漏写"后"字扣2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30分)
- 词语运用(10分) 重点考查成语语境搭配(如"附庸风雅"误用为"附庸文雅")、关联词逻辑关系(2017年出现"不仅...更"与"不仅...的辨析)、错别字(如"谄媚"与"谄隩")
- 病句修改(10分) 典型错误类型包括成分残缺("通过专家指导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缺状语)、搭配不当("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逻辑混乱("虽然天气不好但比赛顺利进行")
- 文言文断句(10分) 重点考查虚词用法("之"字复指、"者"字结构)、句式结构(判断句、被动句)、特殊句式("不...者"表否定范围)
(三)现代文阅读(60分)
-
文学类文本(15分) 《故都的秋》阅读重点:语言风格(白描与抒情结合)、意象分析(槐树、秋蝉、秋蝉等)、情感脉络(从客观描写到主观抒情的转变) 评分标准显示,分析类题目需结合文本证据(如"作者对北平秋景的眷恋"需引用"秋蝉衰弱残破的残声"等原文语句)
-
实用类文本(15分) 《人工智能:机遇与挑战》阅读要点:数据图表解读(2017年首次出现技术发展曲线图)、专业术语理解(如"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观点论证分析(技术伦理、就业影响、法律规制) 典型失分点:忽略"2017年全球AI专利申请量达3.4万件"等数据支撑观点,导致论证分析不完整
-
论述类文本(15分) 《新时代的阅读》阅读重点:概念辨析("碎片化阅读"与"深度阅读")、论证结构(现象-原因-对策)、逻辑衔接("....的递进关系) 评分标准强调论据有效性(需引用《中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等权威数据),论点明确性(每段不超过3个分论点)
(四)作文(60分) 《我心中的一轮明月》命题解析:
- 主题阐释:从"文化意象"(明月象征团圆、思念)到"价值思辨"(明月与当代精神生活的关系)
- 评分维度:
- 思想深刻性(30分):需体现"明月"的多重象征(如科技时代的情感寄托)
- 结构逻辑性(20分):采用"总-分-总"结构,每段有中心句
- 语言表现力(10分):引用"海上生明月"等诗句,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
- 书写规范性(10分):卷面整洁,标点正确率需达95%以上
典型试题深度剖析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017年15分) 《故都的秋》阅读题:
- 分析作者对北平秋景的描写方式(4分) 参考答案:采用"白描+抒情"手法,通过"槐树""秋蝉""秋蝉"等意象组合,运用通感("秋色本淡,秋香本清")、拟人("秋蝉衰弱残破的残声")等修辞
- 结合文本说明作者情感变化(3分) 答案要点:客观描写("北平的秋并不算大冷")→主观抒情的递进("这秋色中,又觉得有点儿辽远")→对故都的眷恋("南方虽无此佳景,然而北方的秋,却给我一种莫名的感伤")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2017年15分) 《人工智能:机遇与挑战》阅读题:
- 判断正误(2分) "人工智能将完全取代人类劳动"(×) "AI技术发展存在伦理风险"(√)
- 分析论证结构(3分) 采用"现象-问题-对策"框架:先陈述AI发展现状(2017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200亿美元),再指出伦理问题(算法偏见、隐私泄露),最后提出治理建议(建立伦理委员会、完善法律体系)
(三)作文评分案例 优秀作文片段(58分): "古人以明月寄相思,今人以AI解乡愁,当北斗卫星为游子导航,当智能助手为父母提醒服药,科技之月正照亮传统之月,这轮穿越千年的明月,既承载着'海上生明月'的古典诗意,也映照着'月是故乡明'的现代温情。"
备考策略与能力提升路径 (一)古诗文默写专项训练
- 建立记忆矩阵:按朝代、文体、主题分类(如"送别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高适《别董大")
- 错题本管理:记录易错字(如"谪"与"谪")、混淆篇目(如《滕王阁序》与《岳阳楼记")
- 情景记忆法:结合历史背景记忆(如《赤壁赋
上一篇:7月份高考,7月份高考是哪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