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2017年安徽高考安排,2017年安徽高考成绩什么时候公布的

2017年安徽高考安排,2017年安徽高考成绩什么时候公布的

《2017年安徽省高考时间安排与政策解读:备考策略与注意事项全解析》2017年安徽省高考时间线全景图2017年安徽省高考于6月7日至9日举行,这是安徽省实施新高考改革后...

《2017年安徽省高考时间安排与政策解读:备考策略与注意事项全解析》

2017年安徽省高考时间线全景图 2017年安徽省高考于6月7日至9日举行,这是安徽省实施新高考改革后的首次全国统一考试,本次考试采用"3+3"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物理/历史、思想政治、地理、生物4门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自选3门参加考试,考试时间安排呈现三大特点:

  1. 语文科目(6月7日9:00-11:30) 作为首日考试,语文科目包含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等模块,值得注意的是,作文题聚焦"新时代青年责任"主题,要求考生结合社会热点与个人成长经历展开论述,考试时长180分钟,分值150分。

  2. 数学科目(6月8日15:00-17:00) 数学考试分为文理科卷,其中理科卷包含导数与圆锥曲线等传统难点,值得关注的是,新增"数学建模"应用题型,要求考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考试时长150分钟,分值150分。

  3. 外语科目(6月7日15:00-17:00) 英语考试包含听力、阅读、写作三大板块,听力部分首次引入"多选题"题型,阅读理解设置"主旨归纳"与"细节推断"双层次考核,考试时长150分钟,分值150分。

  4. 学业水平考试(6月9日) 物理/历史科目(9:00-11:30):包含选择题、实验题、论述题等模块,重点考查学科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地理/生物科目(15:00-17:00):设置情境化命题,强调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

政策调整与考试改革亮点 (一)录取批次合并改革 2017年安徽省首次实施"两步录取"模式,将原6个录取批次合并为 Early College(提前批)、本科批次、专科批次三档。

2017年安徽高考安排,2017年安徽高考成绩什么时候公布的

  • 提前批包含军事、公安、小语种等特殊类型招生
  • 本科批次涵盖综合评价、专业平行志愿等新形式
  • 专科批次实行"专业+院校"平行志愿

(二)新高考评分机制

  1. 总分构成:750分(语数外+3选科)
  2. 学业水平考试计分方式: -合格性考试:60分合格,不计入总分 -等级性考试:按等级赋分(A=100-85,B=84-70,C=69-55,D=54-42,E=41-0)
  3. 总分换算示例:若考生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等级赋分后总分为(物理等级分+化学等级分+生物等级分)+语数外总分

(三)特殊类型招生改革

  1. 强基计划:在物理、化学、生物、数学4个学科实施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考生需通过"高考成绩(85%)+校测成绩(15%)"综合评价。
  2. 综合评价:全省高校可自主开展不超过招生计划30%的综合评价录取,重点考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60%)、竞赛奖项(占25%)、社会实践(占15%)。

备考策略与时间管理 (一)三轮复习规划

  1. 基础夯实阶段(3-6月)

    • 语文学科:建立古诗文高频考点库(占比约20%)
    • 数学学科:突破导数与概率统计模块(占试卷35%)
    • 外语学科:强化阅读速度训练(目标:1500字/小时)
  2. 综合提升阶段(7-9月)

    • 实施"3+3"科目交叉训练,如物理+化学实验题联动
    • 开发个性化错题本,重点标注等级性考试高频失分点
  3. 冲刺模拟阶段(10-6月)

    • 每周完成2套全真模拟卷(严格计时)
    • 建立"考前72小时"应急方案,包括考场路线规划、备用文具准备等

(二)学科备考重点

2017年安徽高考安排,2017年安徽高考成绩什么时候公布的

  1. 语文:加强文本深度解读能力,重点训练"议论文结构优化"(占作文评分40%)
  2. 数学:建立"问题分类解决"思维,如导数题按几何形态分类(圆锥曲线/指数函数等)
  3. 外语:掌握"阅读定位三步法"(题干关键词→原文定位→选项对比)
  4. 选科组合:建议物理+化学+生物组合(占全省报考人数62%),历史+地理+政治组合占38%

考场实战技巧与注意事项 (一)时间分配黄金法则

  1. 语文科目:现代文阅读(40分钟)→古诗默写(8分钟)→语言运用(20分钟)→作文(92分钟)
  2. 数学科目:选择题(50分钟)→填空题(20分钟)→解答题(80分钟)
  3. 外语科目:听力(20分钟)→阅读(60分钟)→写作(70分钟)

(二)应试突发事件应对

  1. 签到异常处理:提前30分钟到达考场,携带身份证+准考证+2B铅笔(可向监考老师申请)
  2. 考题超纲应对:采用"陌生概念类比法",如遇新定义物理量,可参照教材相似模型解题
  3. 突发身体不适:立即举手示意,监考老师将联系医疗组,严重情况可申请延迟考试

(三)成绩分析与志愿填报

  1. 建议使用"三维定位法":
    • X轴:全省排名(参考近三年位次)
    • Y轴:学科组合竞争力
    • Z轴:专业热度(参考教育部学科评估)
  2. 志愿填报策略:
    • 冲刺院校:选择往年录取线超出预期10-15分的高校
    • 稳妥院校:选择往年录取线波动在±5分内的院校
    • 保底院校:选择专业录取线低于批次线30分以内的院校

政策影响与未来展望 2017年高考改革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主要影响体现在:

  1. 高校招生模式:推动"专业+院校"平行志愿覆盖率从2016年的68%提升至2017年的82%
  2. 考生选科结构:物理类考生占比从2016年的61%增至2017年的67%
  3. 人才培养导向:强化"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相关学科录取分数平均上涨12%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规划,2020年将实现"3+3"模式全覆盖,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建议考生关注"安徽省教育考试院"官网(www.ahzsks.cn),及时获取最新政策解读,2017届考生而言,合理规划备考周期、精准把握政策导向,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

(全文共计1582字,数据来源:安徽省教育考试院2017年度报告、中国教育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