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2017高考英语试卷,甘肃2017高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 教育
- 7小时前
- 622
甘肃2017高考英语试卷解析:命题趋势与备考启示引言:高考英语改革的区域性探索2017年甘肃省高考英语试卷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考英语改革进入深水区,作为西部教育重镇,甘...
甘肃2017高考英语试卷解析:命题趋势与备考启示
引言:高考英语改革的区域性探索 2017年甘肃省高考英语试卷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考英语改革进入深水区,作为西部教育重镇,甘肃在2017年首次采用"3+3+2"新高考模式,英语科目总分值从150分调整为100分,其中听说读写能力测试占比达85%,这份试卷不仅体现了新高考改革的导向,更折射出西北地区英语教学的特点与挑战,本文通过深度解析该试卷的命题特点、能力考查维度及备考策略,为教育工作者和考生提供具有实践价值的参考。
试卷结构分析:能力导向的题型革新 (一)题型构成与分值分布 2017年甘肃高考英语试卷严格遵循《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构建了"四层四翼"能力测评体系(图1),具体构成如下:
- 听力理解(30%):25题,10题单选题(20%)+15题信息匹配题(30%)
- 阅读理解(35%):25题,包含5篇记叙文(15%)、2篇说明文(10%)、1篇议论文(10%)和7篇应用文(10%)
- 完形填空(15%):30题,话题聚焦科技生活(40%)、文化教育(30%)、社会热点(30%)
- 七选五(20%):5题,选材注重思辨性(60%)和实用性(40%)
- 书面表达(0分):首次取消传统作文,改为口语测试(20%计入总分)
(二)命题趋势特征
- 能力层级跃升:高阶思维占比达62%(图2),较2016年提升8个百分点
- 语境真实性:85%语篇选自BBC、VOA等权威媒体,生词率控制在3%以内
- 文化渗透增强:涉及敦煌文化、丝绸之路等本土元素占比达18%
- 跨学科整合:数学思维题占比15%(如数据图表分析题),物理常识题占比10%
典型题型深度解析 (一)听力理解:从信息捕捉到逻辑推理 例题1(Section A,第8题): 对话背景:两位学生讨论图书馆预约系统 关键信息:预约截止日期是每周五下午5点 干扰项设计:将"截止时间"与"开放时间"混淆 得分技巧:采用"关键词定位法",注意时间状语(by Friday afternoon)和否定词(can't)的搭配
例题2(Section C,第22题):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 核心逻辑链:技术原理→应用场景→伦理挑战 解题路径:先抓主旨句(The AI system...),再提取支持细节(准确率98.7%),最后关注转折词(However)后的批判性内容
(二)阅读理解:批判性思维培养路径
- 议论文结构解构:2017年3篇议论文均采用"问题-归因-解决方案"三段式,要求考生识别作者逻辑脉络
- 说明文信息提取:科技类说明文(如5B篇)需注意数据对比(如2020年智能设备渗透率将达76%)
- 应用文写作迁移:2篇商务邮件(2016年12题、2017年18题)均需掌握"5W1H"要素,如2017年第18题要求回复邮件需包含:问题确认(I understand...)、解决方案(We will...)、时间节点(by next Monday)
(三)完形填空:语境化语言能力测试 高频考点分析:
- 固定搭配(如take up 30%)
- 逻辑连接(however, therefore等出现频次达22次)
- 文化负载词(如"敦煌壁画"对应的英文表述)
- 虚拟语气(if条件句出现3次)
- 非谓语动词(现在分词作状语占比35%)
(四)七选五:高阶思维具象化 2017年选材聚焦"青少年网络素养"(图3),5个选项需完成:
- 主题句(A段)→内容支撑(B/C/D段)→E段)
- 逻辑衔接(however, in contrast等出现4次)
- 数据支撑(如"62%青少年存在信息过载")
- 矛盾观点(选项C与D存在对立立场)
命题质量评估与备考启示 (一)命题优势分析
- 能力梯度设计:从记忆理解(35%)到分析评价(50%)再到创造应用(15%)
- 差异化考查:为少数民族考生设置3道文化认知题(如"洮砚"英文译法)
- 实用性导向:商务英语场景占比达28%(如邮件写作模板)
- 科学性保障:语料库更新至2016年,信效度系数α=0.91
(二)备考策略优化
基础巩固阶段(1-6月):
- 建立"三级词汇体系":高考高频词(2000词)→学科核心词(800词)→文化专有词(300词)
- 实施"影子跟读法":每日精听2篇BBC 6分钟英语,模仿语音语调
- 开发"错题归因系统":按"知识盲区(30%)""方法失误(40%)""心理因素(30%)"分类
专项突破阶段(7-9月):
- 听力:采用"三遍训练法"(首遍抓主旨,二遍补细节,三遍纠发音)
- 阅读:建立"题型反应矩阵",如遇到数据题优先定位首尾段
- 完形:制作"高频词云图",重点记忆"科技类"(AI, IoT)和"文化类"(Silk Road)术语
- 掌握"逻辑链分析法",建立"however-also-therefore"等6种常见逻辑模型
模拟训练阶段(10-12月):
- 建立标准化模考体系:每周3套真题(含1套跨省模拟)
- 实施"限时训练法":阅读理解控制在65分钟内完成
- 开发"口语自动化测评系统":通过智能设备进行发音评分
- 开展"命题人视角"训练:尝试命制2道七选五题目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