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2017年山东高考英语卷,2017年山东高考英语卷答案及解析

2017年山东高考英语卷,2017年山东高考英语卷答案及解析

《2017年山东高考英语卷深度解析:题型创新与备考启示》引言:高考英语改革的山东样本2017年山东高考英语试卷作为全国高考英语命题的重要参考样本,以其鲜明的创新特色和科...

《2017年山东高考英语卷深度解析:题型创新与备考启示》

引言:高考英语改革的山东样本 2017年山东高考英语试卷作为全国高考英语命题的重要参考样本,以其鲜明的创新特色和科学命题理念引发教育界持续关注,该试卷在保持全国卷统一命题框架的基础上,通过题型优化、能力导向和素养渗透三大维度实现突破,为新时代英语教学提供了具有示范价值的实践样本,本文基于对2017年山东高考英语真题的逐题解析,结合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系统探讨其改革价值与实施路径。

试卷结构分析:多维能力评估体系 (一)题型构成与分值分布 2017年山东高考英语延续"3+2"结构(听力30分、阅读理解40分、完形填空30分;写作30分、短文填空10分),但呈现显著结构优化:

  1. 听力模块:新增"多选题"题型(2016年未设),占比提升至15%(5题×3分)
  2. 阅读模块:保持传统题型(选词填空5分、七选五10分、仔细阅读25分),但仔细阅读题量增加至5篇(2016年为4篇)
  3. 写作模块:增设"读后续写"新题型(15分),取代传统书信写作
  4. 短文填空:首次引入"语篇衔接"专项训练(10分)

(二)能力评估维度升级

  1. 思维品质培养:批判性思维题占比达28%(阅读理解B篇推理题、完形填空逻辑衔接题)
  2. 文化意识渗透:传统文化相关语篇占比35%(如《论语》英译、传统节日说明文)
  3. 实践应用导向:新增"信息整合"题型(阅读理解C篇数据图表分析)
  4. 数字素养测评:短文填空首次要求使用电子词典辅助(模拟真实考试场景)

命题创新亮点解析 (一)阅读理解:从信息获取到思维建构

  1. 七选五题型革新:2017年设置"逻辑链补全"专项,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因果、转折、递进)选择衔接词,典型例题: 原文:"The discovery of penicillin in 1928 revolutionized medicine. ____ This breakthrough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tibiotics." 选项包含"However,","Nevertheless","Therefore"等逻辑连接词,重点考察学生语篇连贯性认知。

    2017年山东高考英语卷,2017年山东高考英语卷答案及解析

  2. 仔细阅读深度提升:阅读篇幅从2016年的8篇增至9篇(总字数约1800词),其中包含:

    • 学术类语篇(占比40%)
    • 社会调查报告(25%)
    • 文化阐释类文本(20%)
    • 个人经历叙述(15%)

(二)完形填空:语篇意识与语境推理

  1. 衔接手段显性化:近义词复现率提升至62%(2016年为48%),如: 原文:"The old man's cough grew worse. ____ he decided to consult a doctor." 语境线索:"worse"提示"更严重",需选择表示"的连接词。

  2. 文化负载词占比达18%:涉及传统医学(如"针灸"acupuncture)、节气("冬至" winter solstice)、民俗("舞龙" dragon dance)等文化专有项。

(三)写作模块:从表达技巧到叙事创新

  1. 读后续写:要求考生根据200词开头续写完整故事,评分标准包含:

    • 叙事连贯性(40%)
    • 人物性格发展(30%)
    • 文化元素融合(20%)
    • 语言准确性(10%)
  2. 短文填空:首次引入"语篇功能"评估,如: 原文:"The guide explained ____ the temple's history. Most visitors were surprised ____ its architectural style." 选项需同时满足"解释说明"(如"how")和"惊讶于"(如"by")双重语用功能。

    2017年山东高考英语卷,2017年山东高考英语卷答案及解析

命题趋势与教学启示 (一)能力导向的三大转变

  1. 从知识记忆到素养培育:词汇量要求从3500词(2016)提升至4500词(2017),但更强调"语用功能"而非单纯拼写记忆。
  2. 从解题技巧到思维训练:推理题占比从12%增至19%,如阅读理解C篇的"数据对比分析"(2017年占比达27%)。
  3. 从语言输入到文化输出:传统文化相关题目在写作和阅读中占比达38%,要求考生具备跨文化阐释能力。

(二)备考策略优化建议

  1. 听力训练:采用"3+1"模式(3套真题精听+1套模拟听),重点突破多选题(如2017年Section C第4题)。
  2. 阅读提升:实施"T型训练法"——横向(同义替换识别)+纵向(长难句拆解),建议每日精读2篇学术类文章。
  3. 写作突破:构建"文化叙事框架",如将个人经历与传统文化结合(例:通过"包饺子"叙事体现家庭伦理)。
  4. 专项强化:针对语篇衔接(完形填空)、数据解读(阅读C篇)、文化专有项(短文填空)设计专项训练。

(三)教学实践改进方向

  1. 课堂重构:采用"问题链导学"模式,如以"中西节日对比"为主题,串联阅读、完形、写作任务。
  2. 资源整合:建立"传统文化语料库",收录200+篇双语文化阐释文本。
  3. 评价改革:实施"过程性评价",如通过"英语学习档案袋"记录文化项目实践(如制作英文版《二十四节气》)。

典型例题深度解析 (一)阅读理解B篇(2017年真题) 原文:"The surprising thing about language is that it evolves continuously. Take English, for example. The language has changed dramatically over the past 500 years. ____ (1) This process is driven by various factors. First, new words are added all the time. ____ (2) Another important factor is the influence of other languages. ____ (3) The result is a language that is always fresh and dynamic." 要求根据上下文填入最佳衔接词,正确答案为:"However", "because", "such as",解析要点:

  1. 第1空需转折(前文强调语言变化,后文举例新词产生)
  2. 第2空需因果(新词产生与语言发展)
  3. 第3空需举例(其他语言影响的具体表现)

(二)完形填空(2017年真题) 原文:"Last summer, I visited my grandparents in the countryside. 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