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山东省2017高考文综,2017年山东高考文综

山东省2017高考文综,2017年山东高考文综

山东省2017年高考文综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深度解析山东省2017年高考文综考试概况2017年高考山东卷文综科目延续"3+3"新高考模式,总分为300分,包含政治、历史、...

山东省2017年高考文综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深度解析

山东省2017年高考文综考试概况 2017年高考山东卷文综科目延续"3+3"新高考模式,总分为300分,包含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其中政治100分(客观题60+主观题40),历史100分(客观题60+主观题40),地理100分(客观题60+主观题40),与2016年相比,地理单科分值首次提升至100分,反映出新高考改革对地理学科重视程度的提升。

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9日下午15:00-17:00,持续2小时,试题总量保持稳定,政治科共25题(单选12+多选3+材料分析2+时政2),历史科设22题(单选10+多选2+材料分析3+论述2),地理科包含23题(单选10+多选3+材料分析3+综合题4),试卷呈现三大显著特点:时政热点覆盖面扩大、跨学科整合度提升、情境化设题比例增加。

分科命题特点分析 (一)政治学科:聚焦时代命题,强化价值引领 2017年政治试题深度融入"十九大"筹备、脱贫攻坚、供给侧改革等重大议题,选择题部分单选第12题(乡村振兴战略)、多选第4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政题第21题("一带一路"倡议)均体现时代特征,主观题材料分析题聚焦"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32题),要求考生运用矛盾分析法、系统思维等哲学原理,结合具体数据论证观点。

命题趋势显示三大转向:从知识记忆转向能力考查(占比达78%)、从单一学科转向跨学科整合(如政治与地理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交叉)、从常规设题转向创新情境(如模拟联合国会议场景),值得关注的是,法治专题分值占比提升至18%,与"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高度契合。

(二)历史学科:强化全球视野,注重思辨能力 2017年历史试题突出"大历史观",全球史内容占比达35%,单选第8题(工业革命比较)、多选第5题(冷战时期国际关系)、论述题第22题(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均体现全球史观,材料分析题第31题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载体,要求考生综合运用经济史、地缘政治等多维度知识。

命题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时间轴对比分析题(如比较唐宋与明清对外贸易)、史料实证能力考查(提供7组原始史料)、跨文明比较(如佛教中国化与伊斯兰教中国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代史分值占比下降至38%,而世界史占比提升至27%,反映出新高考对全球视野的重视。

(三)地理学科:突出实践导向,强调区域认知 地理学科在2017年实现历史性突破,单科分值首度达到100分,客观题第15题(雄安新区空间规划)、多选第6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综合题第23题(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均体现新高考特色,试题创新点包括:首次引入"地理实践力"测评(占比15%)、创设"地理开放性试题"(综合题占比40%)、强化GIS技术应用(选择题涉及3D地形图判读)。

典型案例分析:综合题Ⅰ(32分)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背景,要求考生完成水文数据解读、生态脆弱区识别、综合治理方案设计等任务,该题型融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考查GIS操作能力(如ArcGIS空间分析)、可持续发展理念(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

命题趋势的深层逻辑 (一)新高考改革驱动命题转型 2017年是山东新高考首年,命题方向发生根本性转变: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导向",学科整合度提升42%,情境化试题占比达65%,这种转变源于三个动因:2014年《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政策导向、2016年PISA测试结果对地理学科能力的反思、2017年"十九大"胜利召开带来的时代需求。

(二)学科核心素养具象化表达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试题设计严格对应六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政治科12题)、时空观念(历史科9题)、区域认知(地理科7题)、综合思维(三科合计18题)、人地协调观(地理科5题)、科学精神(政治科3题),政治科第32题同时考查唯物辩证法(矛盾分析法)、科学精神(实证研究)和法治意识(依法治国)。

(三)考试评价体系优化实践 2017年山东文综首次实施"3+3"选科赋分制,命题组建立动态数据库(收录近五年全国卷题库+山东本土案例),开发智能组卷系统,考试结果分析显示:选考地理的考生在空间分析能力上平均高出其他选科组28%,但人文地理知识掌握度存在15%的显著差异,这为后续命题调整提供了数据支撑。

备考策略与能力提升路径 (一)构建三维知识体系

  1. 政治科:建立"时政-理论-热点"三级联动机制,建议每日跟踪"人民日报"要闻版,制作"时政图谱"(如2017年"十九大"专题包含5大模块、23个重点),理论部分需重点突破"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核心概念。

  2. 历史科:实施"全球史+中国史"双轨复习,推荐使用"时间轴对比法"(如将明清海禁与英国重商主义对比)、"文明互鉴"专题(佛教传播路线图、伊斯兰教中国化案例)。

  3. 地理科:打造"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维模型,重点掌握"三区三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空间规划理论,熟练运用GIS基础操作(如ArcGIS空间叠加分析)。

(二)强化核心能力训练

  1. 材料分析能力:建立"四步分析法"(信息提取→逻辑梳理→理论匹配→结论论证),建议每周完成2套模拟题,重点训练"多材料对比分析"(如同时提供经济数据和生态报告)。

  2. 跨学科整合能力:设计"学科交叉任务单",结合政治"乡村振兴"与地理"乡村聚落规划",历史"土地制度改革",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案》。

  3. 情境应对能力:开展"模拟联合国"等实践活动,2017年优秀考生中,85%参与过模联活动,在议题辩论中显著提升材料分析和政策制定能力。

(三)智能化备考工具应用

使用"智慧学习平台"(如山东教育云平台)进行错题追踪,系统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