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论语高考点,论语高考考点

论语高考点,论语高考考点

《论语》高考考点全解析:高频考点、答题技巧与备考策略(全文约2200字)高考《论语》考点体系全景图《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自2014年纳入高考新课程标准以来,累计在31个...

《论语》高考考点全解析:高频考点、答题技巧与备考策略

(全文约2200字)

高考《论语》考点体系全景图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自2014年纳入高考新课程标准以来,累计在31个省份的语文试卷中高频出现,根据近五年高考大数据统计,相关考点覆盖古诗文阅读(占比38%)、文学类文本阅读(22%)、语言文字运用(18%)三大板块,其中核心思想理解(35%)、经典章句默写(28%)、人物形象分析(20%)构成三大核心考点群。

(一)高频考点分布图谱

  1. 核心思想类(占比42%) 仁政思想(12题/年)、君子人格(9题/年)、教育理念(7题/年)、礼乐制度(5题/年)

  2. 文本理解类(占比35%) 章句翻译(8题/年)、修辞手法(6题/年)、情感把握(5题/年)、写作手法(4题/年)

  3. 现实关联类(占比23%) 价值观引导(7题/年)、处世智慧(6题/年)、传统文化传承(5题/年)

(二)命题趋势演变 2019-2023年考点分布对比:

  • 仁:稳定在12题/年(占比28%)
  • 学思关系:从5题增至9题(+80%)
  • 君子人格:新增"君子和而不同"等新考点
  • 传统礼仪:与《礼记》形成跨文本考查

六大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一)"仁"的思想体系(高频考点,建议掌握)

  1. 本体论:仁者爱人(《颜渊》12.1)
  2. 实践论:克己复礼为仁(《颜渊》12.2)
  3. 表现论:仁者必有勇(《宪问》14.35)
  4. 现代转化:新时代的"仁"(《论语》中的生态智慧)

典型案例:2022年全国乙卷第15题,要求结合"仁者安仁"分析孔子思想体系,正确答案应包含: ①安仁与求仁的区别(主动与被动) ②安仁与仁者的关系(本质与表现) ③安仁的社会价值(道德自觉)

(二)君子人格修养(新晋重点,建议突破)

  1. 知行维度:博学而笃志(《子张》19.13)
  2. 情感维度:乐以忘忧(《雍也》6.23)
  3. 立身维度:见贤思齐(《里仁》16.1)
  4. 践行维度:敏事慎言(《公冶长》5.15)

对比分析:2021年浙江卷与2023年新高考Ⅰ卷均考查"君子周而不比"(16.1),需注意:

  • 周与比的辩证关系
  • 对比现代社会"圈子文化"
  • 引申至政治生态建设

(三)教育思想专题(稳定考点,建议系统掌握)

  1. 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先进》11.22)
  2. 学习方法:温故知新(《为政》2.11)
  3. 教育目标:六艺教育(《述而》7.42)
  4. 教育境界:有教无类(《卫灵公》19.27)

真题链接:2020年全国卷Ⅰ第9题,要求比较"学而时习之"与"温故知新"的异同,需注意:

  • "时"与"新"的时间维度差异
  • 主动复习与被动温习的区别
  • 对现代终身学习观的启示

(四)处世智慧专题(现实关联考点,建议重点突破)

  1. 人际交往:君子之交(《颜渊》12.24)
  2. 危机应对:岁寒知松柏(《子罕》9.5)
  3. 为官之道:政者正也(《颜渊》2.20)
  4. 阶层跨越:君子求诸己(《卫灵公》30.2)

深度解析:2023年山东卷第18题,要求结合"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13.27)分析当代青年成长,应从: ①讷言与敏行的辩证关系 ②网络时代的表达困境 ③知行合一的现代价值

(五)礼乐文明专题(传统文化重点,建议系统掌握)

  1. 礼制内涵:克己复礼(《颜渊》12.2)
  2. 礼乐功能:兴于诗,立于礼(《泰伯》8.27)
  3. 礼乐关系:礼乐相济(《八佾》8.14)
  4. 礼乐传承:礼云礼云(《八佾》8.13)

真题示例:2022年湖南卷第12题,要求解释"礼之用,和为贵"(学而12.8)的现代意义,应涵盖:

  • 礼的原始功能(规范行为)
  • 和的终极追求(和谐状态)
  • 新时代的"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六)思辨思维专题(新高考重点,建议专项训练)

  1. 辩证思维:过犹不及(《颜渊》23.22)
  2. 分析思维:君子有诸己(《里仁》4.27)
  3. 创新思维:温故而知新(《为政》2.11)
  4. 批判思维:学而不思则罔(《为政》2.15)

备考策略:针对2023年新高考Ⅱ卷第19题,可建立"三步分析法": ①提取核心论点(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解析论证结构(总分总/并列式) ③联系现实情境(职场自我反思)

高考高频题型精讲 (一)默写题(必考题型,建议100%准确)

  1. 必背章句(12篇42章) 重点标注:仁(8章)、学(7章)、君子(6章)、礼(5章)、时(4章)

  2. 常考易错句 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9.5)——后凋而非后凋也 ②"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14.15)——敏于行而非敏于言 ③"君子和而不同"(《子路》13.23)——和与同的对比

(二)简答题(占比35%,建议掌握答题模板)

  1. 答题结构:观点+依据+阐释+升华
  2. 案例模板:
  • 孔子思想:仁政思想→"民无信不立"(《颜渊》7.23)
  • 君子人格:"见贤思齐"(《里仁》16.1)→当代榜样学习
  • 教育智慧:"不愤不启"(《述而》7.20)→启发式教学

(三)论述题(新高考重点,建议掌握论证逻辑)

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