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高考成语题目,高考成语题目及解析

高考成语题目,高考成语题目及解析

解码高频考点与实战技巧高考成语题命题趋势分析(约400字)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显示,成语类题目平均分值为8.2分,占现代文阅读板块总分的15.6%,较2020年提...

解码高频考点与实战技巧

高考成语题命题趋势分析(约400字) 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显示,成语类题目平均分值为8.2分,占现代文阅读板块总分的15.6%,较2020年提升2.3个百分点,命题呈现三大特征:一是语境化程度提升,近五年真题中纯语境填空题占比从28%增至41%;二是跨学科融合加深,涉及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成语应用题年均增长17%;三是易错辨析题占比突破35%,重点考查成语感情色彩(如"附庸风雅"vs"附庸文雅")、语义边界(如"不以为意"vs"不以为然")及搭配习惯(如"汗牛充栋"与"汗流浃背")。

高频考点深度解析(约600字)

成语语义辨析(占比38%) 典型误区:混淆近义成语的细微差异 案例解析:

  • "不以为意"(轻视态度)vs"不以为然"(不认同观点)
  • "附庸风雅"(贬义)vs"附庸文雅"(中性)
  •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vs"汗流浃背"(身体出汗)

成语感情色彩(占比27%) 高频陷阱:

  • 贬义误用:将"危言耸听"用于正面场景
  • 中性误判:将"不情之请"错误归为褒义
  • 褒义误用:用"大公无私"形容企业竞争

成语搭配习惯(占比22%) 典型错误:

  • 动宾搭配不当:"撰写论文"(正确)vs"撰写文章"(错误)
  • 介词误用:"对...表示感谢"(正确)vs"对...表示感谢"(正确)
  • 成语误加宾语:"汗流浃背"(不可加"的")

成语文化内涵(占比13%) 重点考查:

  • 成语典故溯源:"破釜沉舟"(楚汉相争)vs"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 成语演变过程:"画蛇添足"(战国策)→现代引申义
  • 成语国际传播:"龙年"(Lunar Year)vs"生肖年"

解题策略与实战技巧(约400字)

高考成语题目,高考成语题目及解析

  1. 三步定位法 (1)语境扫描:快速提取5个关键信息词 (2)语义定位:建立"词性-词义-情感"三维坐标 (3)逻辑验证:运用"代入检验法"(如"他虽然....."句式)

  2. 排除四象限法 | 排除维度 具体操作 | | 典型案例 | |----------|----------|----------| | 语义冲突 | 与上下文矛盾 | "他...汗流浃背"(高温环境)排除"愁眉苦脸" | | 情感错位 | 情感色彩不符 | "企业...大公无私"排除"精打细算" | | 搭配禁忌 | 动宾结构错误 | "撰写...报告"排除"撰写...经验" | | 文化禁忌 | 成语典故冲突 | "卧薪尝胆"(失败后)排除"破釜沉舟"(绝境中)

  3. 错题强化训练 (1)建立"四色错题本":

  • 红色:完全错误选项
  • 蓝色:模糊选项
  • 绿色:易混淆成语
  • 黄色:文化典故

(2)专项突破方案:

  • 每周完成3套真题(近5年)
  • 每日记忆5个高频成语(按"语义-情感-搭配"分类)
  • 每月进行成语接龙(限制使用频率≤3次的成语)

备考资源与时间规划(约300字)

推荐学习资料

  • 《现代汉语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22版)
  • 《高考成语题库》(含近十年真题解析)
  • 《成语文化通识》(北京大学出版社)

分阶段备考计划 (1)基础积累期(3-6月)

  • 每日学习:30分钟(15个成语)
  • 重点突破:高频易错成语200个
  • 测试频率:每月1次模拟测试

(2)强化提升期(7-9月)

高考成语题目,高考成语题目及解析

  • 每日训练:40分钟(真题+错题)
  • 专项突破:成语搭配/文化内涵
  • 资源整合:建立个人成语数据库

(3)冲刺优化期(10-12月)

  • 每日模拟:2套真题(严格计时)
  • 情景应用:撰写300字短文(强制使用成语)
  • 考场策略:设计个性化答题流程

典型真题解析(约300字) 例题1(2023全国卷Ⅰ) 【语境】"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科学家不仅...还...,为全球科技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选项】A. 破茧成蝶 B. 突飞猛进 C. 锦上添花 D. 雪中送炭

解析: (1)情感定位:"全球科技发展"为中性语境 (2)语义排除:C(单向帮助)D(应急帮助)排除 (3)文化验证:A(化蛹为蝶)B(快速发展)符合科技突破语境 (4)最终锁定B项

例题2(2022浙江卷) 【语境】"这部纪录片通过...的方式,生动展现了...的历程。" 【选项】A. 滴水穿石 B. 立竿见影 C. 众志成城 D. 言筒意赅

解析: (1)搭配分析:"通过...方式"需接动词短语 (2)词性判断:A(动宾)、B(动宾)、C(动宾)、D(并列) (3)语境验证:展现长期历程→排除B(短期见效) (4)文化内涵:C(团结协作)D(语言简洁)排除 (5)最终锁定A项

常见误区警示(约200字)

  1. "望文生义"陷阱:如将"画蛇添足"理解为"增加蛇的数量"
  2. "机械记忆"误区:忽视成语的引申义(如"塞翁失马"不等于"失去就是收获")
  3. "文化误读"风险:将"叶公好龙"简单理解为"喜好表面"
  4. "过度依赖"现象:忽视基础字义(如"觥筹交错"中的"觥"(酒杯)、"筹"(酒筹))

约100字) 高考成语题本质是语言应用能力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