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2017青海高考理综答案,2017青海高考理综答案及解析

2017青海高考理综答案,2017青海高考理综答案及解析

2017青海高考理综答案解析与命题趋势分析引言:高考理综的定位与青海考试特点2017年青海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理综)作为新高考改革的重要观测点,其命题既延续了全国卷的...

2017青海高考理综答案解析与命题趋势分析

引言:高考理综的定位与青海考试特点 2017年青海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理综)作为新高考改革的重要观测点,其命题既延续了全国卷的共性规律,又体现了高原地区教育发展的个性需求,本次考试以"考查核心学科素养"为导向,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总分为300分,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长150分钟,作为连接基础学科与实际应用的综合性试卷,理综成绩直接关系到考生大学专业选择与录取批次,本文结合当年标准答案及命题组解读,从命题趋势、解题策略、失分要点三个维度进行深度解析。

命题趋势分析:三科分值结构与考查重点 (一)物理学科(90分)

  1. 分值分布特点:力学(30%)、电磁学(35%)、热学(15%)、实验(20%)
  2. 核心考查点:
    • 力学部分重点考察圆周运动(占22%)、牛顿运动定律(占25%)
    • 电磁学强化电场与磁场综合应用(占38%),新增双杆平衡实验(第25题)
    • 热学新增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变形应用(第17题)
  3. 实验题突破:新增数字化实验(pH传感器使用),要求考生掌握数据处理能力

(二)化学学科(100分)

  1. 题型革新:
    • 工业流程题占比提升至40%(2016年为35%)
    • 新增"绿色化学"评价题(第29题)
  2. 知识模块:
    • 有机化学(28%):重点考查官能团性质(如第18题炔烃加成反应)
    • 物理化学(22%):新增电化学计算(第26题)
    • 化学实验(20%):强化误差分析(第23题)
  3. 热点融合:融入"碳中和"背景(第27题工业尾气处理)

(三)生物学科(110分)

  1. 生命科学渗透:
    • 系统生物学(占15%):细胞信号转导(第15题)
    • 微生物代谢(占18%):新增产甲烷菌应用(第22题)
  2. 实验设计:
    • 新型遗传图谱构建(第28题)
    • 环境激素检测实验(第30题)
  3. 人文关怀:
    • 基因编辑伦理(第34题)
    • 生态补偿机制(第35题)

典型试题解析与解题策略 (一)物理学科(以第24题为例)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物体通过轻绳连接,已知m1=2m,m2=3m,当施加水平力F时,求物体所受合力。 标准答案:F=5ma(a为加速度) 解题关键:

  1.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方程组
  2. 注意轻绳张力相等特性
  3. 综合运用质量比与加速度关系 常见错误:
  • 忽略系统整体法(直接计算张力)
  • 混淆单物体受力与整体受力
  • 单位换算错误(如将kg直接代入计算)

(二)化学学科(以第28题为例)某工厂用含Fe2O3 60%的赤铁矿生产FeCl3,计算原料中每生产1吨FeCl3需消耗多少吨赤铁矿? 解题步骤:

  1. 写出化学方程式:2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2. 计算FeCl3的摩尔质量:Fe(55.85)+3Cl(35.45×3)=162.2g/mol
  3. 计算Fe2O3的纯度:60%×(2/2)=60%
  4. 应用质量守恒:162.2t / (160g/mol ×60%)=1.68t 注意事项:
  • �活度计算需考虑Fe2O3纯度中"每吨"指原料总质量
  • 需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三)生物学科(以第33题为例)某研究团队发现某种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包含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释放五个阶段,请分析各阶段所需的关键酶。 标准答案:

  • 吸附:宿主细胞膜受体结合蛋白
  • 穿入:细胞膜融合酶
  • 脱壳:mRNA剪切酶
  • 生物合成:DNA聚合酶
  • 释放:溶菌酶 解题要点:
  1. 区分病毒与宿主酶系统
  2. 注意病毒基因组类型(DNA/RNA)
  3. 联系教材中的"溶菌酶"知识点
  4. 避免混淆"复制酶"与"转录酶"

试题特点总结与备考建议 (一)命题创新点

  1. 学科交叉:物理与地理融合(第21题冰川运动力学分析)
  2. 真实情境:基于青海盐湖资源的化学工业题(第27题)
  3. 考查维度:新增"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评价(第35题)

(二)备考策略优化

  1. 物理学科:

    • 建立"模型思维":掌握12种典型物理模型(如滑块-弹簧模型)
    • 强化实验设计:重点突破数字化实验操作(如光电门测速)
    • 培养计算能力:每日进行10道综合计算训练
  2. 化学学科:

    • 构建"流程题"解题框架:原料预处理→核心反应→后处理
    • 开发"绿色化学"思维:掌握原子经济性计算(原子利用率>85%)
    • 完善实验档案:建立包含50个典型实验的错题数据库
  3. 生物学科:

    • 实施"三阶记忆法":基础概念→过程原理→实例应用
    • 开发"知识图谱":构建从分子到生态的层级体系
    • 加强实验模拟:完成30个虚拟仿真实验

(三)常见失分类型

  1. 物理题:矢量分解错误(占比18%)、公式应用场景混淆(如胡克定律与万有引力)
  2. 化学题:计算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