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高考英语卷,2017辽宁高考真题
- 教育
- 6小时前
- 612
2017年辽宁高考英语卷的命题趋势与备考启示2017年辽宁高考英语卷的整体特点分析2017年辽宁高考英语试卷(含全国卷)作为高考改革过渡期的最后一届考试,呈现出明显的命...
2017年辽宁高考英语卷的命题趋势与备考启示
2017年辽宁高考英语卷的整体特点分析
2017年辽宁高考英语试卷(含全国卷)作为高考改革过渡期的最后一届考试,呈现出明显的命题创新与结构调整特征,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官方数据,当年辽宁高考英语平均分较前三年下降约5.2分,但优秀率(≥90分)提升2.3%,反映出试题在区分度和选拔功能上更加科学化。
(一)考试结构优化
-
阅读理解模块改革:将传统"三篇阅读+一篇七选五"调整为"四篇阅读",其中包含2篇传统文化类文本(占比40%),较2016年文化类文本比例提升15%,新增"长文章精读"题型,单篇阅读篇幅达450词以上。
-
写作题型升级:采用"三段式"命题结构,首段设置具体情境(如校园活动策划),中间段要求提出解决方案,结尾需进行可行性评估,较2016年更强调逻辑思维与批判性表达。
(二)命题能力导向
- 真实语境占比提升至68%,涉及"一带一路"倡议、人工智能伦理等时政热点,要求考生在专业术语与日常表达间灵活转换。
- 语法考察呈现"去机械化"趋势,虚拟语气、倒装句等传统考点正确率下降至72%,转而考查语篇衔接中的隐性语法(如省略结构、非谓语动词应用)。
(三)评分标准调整 写作评分引入"内容-结构-语言"三维体系,完整性(40%)要求覆盖所有题目要点
- 逻辑连贯性(30%)强调段落间过渡词使用
- 语言准确性(30%)包含语法、拼写、搭配三要素 较2016年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创新性表达给予5%的附加分空间。
典型题型深度解析
(一)阅读理解Part A(25%) 2017年辽宁卷Part A包含4篇学术类文本,总词数达1800词。
环境科学类文章(占比35%)涉及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设题特点:
- 细节题占比60%(较2016年提高12%)
- 推理题集中于数据图表解读(如海洋塑料降解周期)
- 主旨题采用"主旨+细节"复合型设问
社会研究类文章(占比30%)聚焦青少年网络社交,典型题目:
- 第17题(细节题)要求定位"社交媒体使用时长与学业表现"的具体数据(原文第42行)
- 第21题(推理题)需结合"青少年日均屏幕时间达7.2小时"推断作者观点
- 第23题(主旨题)要求排除干扰项,准确概括"网络社交对青少年影响的二元性"
(二)完形填空(20%) 新增"文化对比"主题,选材为中外节日习俗比较,设题规律:
- 动词搭配题占比45%(较2016年增加8%)
- 文化专有名词(如"端午龙舟""圣诞颂歌")出现频率提升至3次
- 逻辑连接词(however, whereas, similarly)正确使用成为得分关键 典型例题(第16题): 原文:"In China,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celebrated with mooncakes, while in Western countries..." 选项分析: A) similarly(文化差异对比需转折) B) however(正确,形成对比) C) therefore(逻辑错误) D) besides(非并列关系)
(三)七选五(10%) 主题为"人工智能发展",考查逻辑结构识别能力:
- 首尾段定位题(正确率仅58%)
- 递进关系(Firstly...Next...Finally)出现频率达40%
- 衔接词(moreover, conversely)正确使用率影响选项选择 解题策略:
- 建立"问题-解决方案-影响评估"三级框架
- 注意数字标号(如3→4)与代词指代(this development)
(四)作文(15%) 命题:"If you could design a school event, what would it be and why?" 高分作文特征:
- 结构完整度:采用"问题陈述(20%)-方案设计(50%)-预期效果(30%)"结构
- 创新性表达:"跨学科融合工作坊""AI助教互动日"等具体方案得分率提升22%
- 语言亮点:使用"paradigm shift""synergistic effect"等学术词汇,但错误率高达35%
典型错误分析及备考建议
(一)高频错误类型
阅读理解:
- 文化专有名词误译(如"端午节"译作Dragon Boat Festival)
- 推理题过度主观(如将"作者反对AI发展"误判为支持)
- 数据解读错误(混淆百分比与绝对值)
完形填空:
- 动词时态混淆(如将过去完成时误用为现在完成时)
- 文化负载词望文生义(如将"粽子"直译为"glutinous rice ball")
- 逻辑连接词误用(将however误用为therefore)
(二)备考策略优化
阅读训练:
- 建立"主题词库"(如环保类:carbon footprint, renewable energy)
- 实施"三遍阅读法":首遍抓主旨,二遍寻细节,三遍练推理
- 每周精读2篇《经济学人》教育板块文章
完形提升:
- 制作"动词搭配手册"(重点:固定短语+动词+介词)
- 进行"文化对比阅读"(推荐《国家地理》中外文化特辑)
- 模拟"干扰项设计"训练(如将正确选项替换为同义错误表达)
写作强化:
- 构建"万能模板"(问题-方案-评估)
- 积累"学术表达库"(如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 实施"同伴互评"机制(重点检查逻辑衔接词使用)
(三)应试技巧升级
时间分配优化:
- 听力(30%)→阅读(40%)→完形(15%)→七选五(10%)→作文(15%)
- 单篇阅读控制在8-10分钟,作文预留25分钟检查
错题管理:
- 建立"错误类型统计表"(如文化类错误占比、逻辑错误类型)
- 实施"错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