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二中高考光荣榜,蚌埠二中高考光荣榜2024
- 教育
- 6小时前
- 978

蚌埠二中2023届高考喜报:星辰大海启新程,青春逐梦正当时(引言:盛夏蝉鸣中的荣耀时刻)六月的蚌埠,淮河之滨的梧桐树影婆娑,蚌埠二中校园里的香樟树挂满写满祝福的许愿卡,...
蚌埠二中2023届高考喜报:星辰大海启新程,青春逐梦正当时
(引言:盛夏蝉鸣中的荣耀时刻) 六月的蚌埠,淮河之滨的梧桐树影婆娑,蚌埠二中校园里的香樟树挂满写满祝福的许愿卡,6月23日晚,随着高考成绩的揭晓,这座拥有百年办学历史的省级示范高中再次成为皖北教育界的焦点,在"蚌埠二中高考光荣榜"前,红毯铺就的签名墙上,密密麻麻的"喜"字签名与毕业生们自信的笑容交相辉映,2023年,蚌埠二中高考再创佳绩:一本上线率突破92%,较去年提升3.2个百分点;6人考入清北两所顶尖学府,其中张晓雨同学以712分刷新安徽省理科状元纪录;文理科最高分均位列全省前50名,重点大学录取人数达638人,创历史新高,这场历时三年的育人马拉松,终于在这片浸润着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热土上结出丰硕果实。
(一)百年底蕴铸就育人高地) 自1918年张謇先生创办"宿州中学"起,蚌埠二中历经百年积淀,形成了"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校园内,钱学森图书馆的青铜塑像永远注视着求索者,物理实验室里陈列着上世纪50年代的老式示波器,见证着学校"重基础、强实践"的办学传统,2023年高考成绩的突破,正是这种文化基因的当代延续。
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学校构建了"基础巩固+培优拔尖"双轨体系,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推出"北斗计划"(基础强化班)、"星火计划"(潜力提升班)和"摘星计划"(竞赛冲刺班),化学特级教师李建国团队研发的"三阶递进式教学模型",通过"知识图谱构建-实验探究深化-创新应用拓展"的闭环设计,使学科平均分提升21.5分,2023届学生中,有37人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其中王浩然团队在"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大赛"中斩获特等奖。
(二)录取亮点:多元发展的典范)
高分群体再攀新高峰 理科状张晓雨的逆袭之路颇具代表性,这个来自怀远县农村的姑娘,初入蚌埠二中时数学仅65分,在"导师制"培养下,她与数学教研组共同开发"错题智能诊断系统",最终以单科数学149分的成绩刷新全省纪录,她的故事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成为"寒门贵子"的生动注脚。
文科状元陈雨桐则展现了全面发展的可能,作为校辩论队队长,她将逻辑思维训练融入文科学习,历史学科笔记被制成校本教辅,其独创的"时空坐标系"学习方法,将中国史按朝代更迭、思想流变、经济形态三个维度构建知识网络,使历史单科成绩达到143分。
-
逆袭案例彰显教育温度 "从年级800名到全省前50名,是二中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2020届毕业生李昊在采访中感慨,这个曾经沉迷网络游戏的少年,在"新生适应工程"中通过编程社团重拾学习兴趣,2023年,他不仅以680分考入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其开发的"智能助老机器人"项目还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
-
多元录取拓宽成才路径 学校今年创新推出"学科特长生"培养计划,为艺术、体育、科技等特长生定制培养方案,舞蹈特长生林悦通过"艺考直通车"项目考入北京舞蹈学院;足球特长生赵磊入选中国足协U19国青队;机器人社团成员吴天宇则通过"强基计划"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这种"多元成才"模式,使学校艺体类考生本科录取率提升至98.7%。
(三)育人密码:三全育人的实践探索)
-
教师团队的专业坚守 在2023届学生的成长档案中,记录着每位教师长达200小时的个性化辅导时长,语文教研组首创的"经典文本深度研读"课程,带领学生精读《论语》《史记》等典籍,培养出全省作文平均分领先优势,英语教师团队开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使学生在国际学术竞赛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分提升40%。
-
家校共育的温暖力量 学校构建的"家校成长共同体"成效显著,家长课堂年均举办32期,涵盖学习方法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2023届学生家长委员会牵头成立的"教育合伙人"项目,为贫困学生筹集助学金87万元,张晓雨同学的家长在感谢信中写道:"孩子在家中也坚持每天晨读英语,这种自律源于二中'自主管理,自我超越'的育人理念。"
-
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 针对高三学生压力管理,学校推出"心灵护航计划",通过引入正念冥想、艺术治疗等多元化手段,建立"心理档案-预警干预-跟踪服务"三级体系,2023年高考期间,心理咨询中心接听热线632通,开展团体辅导48场,确保所有考生心理状态平稳,校医室新设立的"24小时健康驿站",实现心理危机干预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
(四)典型学生成长故事) 【张晓雨:从"学困生"到省状元的三年蜕变】 怀远县农村出来的张晓雨,初二时数学成绩长期低于60分,进入蚌埠二中后,她被编入"北斗计划"基础班,数学老师李建国为她定制"每日一题"提升方案,同时鼓励她参与"数学建模社团",在团队协作中,她逐渐找到学习乐趣,2021年以全县第三名考入实验班,高三阶段,她与物理组合作研发的"基于机器视觉的物理实验自动分析系统",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12分的成绩单背后,是2000余小时的课后补习、300多份错题分析报告和18本写满批注的教材。
【李昊:编程少年从"偏科王"到竞赛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