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2017年高考2卷文综答案,2017年高考2卷文综答案及解析

2017年高考2卷文综答案,2017年高考2卷文综答案及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II文综全解:命题趋势与备考启示高考文综命题特点与时代特征(约300字)2017年全国卷II文综考试在保持常规命题框架的基础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2017年高考全国卷II文综全解:命题趋势与备考启示

高考文综命题特点与时代特征(约300字) 2017年全国卷II文综考试在保持常规命题框架的基础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学科融合趋势,从整体来看,历史、地理、政治三科合计37道试题,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科技等8大主题,其中涉及"一带一路"倡议、脱贫攻坚战略、人工智能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2017年度热点议题达15处,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地理学科首次将"双碳"目标相关内容纳入区域地理分析,政治学科新增"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阐释,历史学科强化对改革开放史的系统考察。

历史科目深度解析(约400字) (一)选择题命题规律

  1. 时空坐标定位:共设5道时空定位题,涉及1840-1949年间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判断,其中3题需结合具体年份进行多维度推算,典型如第18题要求根据《南京条约》签订时间推算香港回归时间,体现跨时间轴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材料分析技巧:新型材料题占比达40%,包括地方志摘录(第25题)、外交照会原文(第26题)等非传统文本,解题关键在于建立"材料关键词-教材主干知识-现实价值"的三级联想,如第25题通过《广州府志》记载的十三行贸易,引申至当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3. 改革开放专题:设置3道专项试题,重点考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21题)、自贸试验区建设(第23题)等新时代命题,数据图表题(第22题)要求结合2013-2016年工业增加值变化曲线,分析改革成效。

(二)主观题突破路径

  1. 时空线索构建:第40题要求以"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为主线,建立1978-2017年的连续性分析框架,答题模板可归纳为"背景-措施-成效-启示"四段式结构。
  2. 理论工具应用:需熟练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发展理念"等核心概念,如第41题中分析"放管服"改革时,需关联"放"的行政改革与"服"的服务型政府建设。
  3. 现实问题回应:第42题要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分析精准扶贫经验,体现历史学科的现实关怀,建议建立"政策背景-实施路径-成效评估"的答题逻辑链。

地理学科核心考点与解题策略(约400字) (一)自然地理突破点

  1. 气候系统专题:新增"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影响"分析(第15题),需掌握ENSO循环机制与区域气候响应关系,典型考法包括:气温波动范围(±0.5℃)、降水异常区域(南美西岸/东南亚)、极端天气事件频率等量化指标。
  2. 地理信息技术:第14题考查GIS空间分析,要求结合等高线图与坡度模型判断最佳观测点,解题步骤:①识别地形起伏特征(三面坡/鞍部地形)②计算坡度梯度③评估视野遮挡因素。
  3. 生态脆弱区治理:第12题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为例,重点考察"退耕还林-梯田建设-淤地坝工程"的协同效应,需建立"自然修复+工程措施+政策保障"的三维分析框架。

(二)人文地理创新题型

  1. 城市群发展:第10题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求对比分析广深港与纽约湾区空间结构差异,答题要点包括:核心城市功能(科技/金融)、交通网络密度(轨道里程/人口覆盖)、产业协同模式(前店后厂/创新链整合)。
  2. 农业地域类型:第11题通过东北粮食主产区数据(2016年产量1.2亿吨),判断其农业类型,需综合考量气候(积温3000℃)、土壤(黑土层厚度)、技术(机械化率98%)等要素,最终判定为"商品粮基地"。
  3. 新兴产业区位:第13题分析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需运用"创新三角"理论(人才-资本-技术)进行区位论证,典型答题结构:①基础条件(科教资源集聚)②政策支持(国家实验室布局)③产业协同(量子信息产业集群)。

政治学科命题突破与备考建议(约300字) (一)理论体系构建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新增"矛盾分析法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第34题),需掌握"主要矛盾转化"理论模型,如分析农村空心化问题时,应建立"生产与生活矛盾→城乡融合矛盾→治理体系矛盾"的递进分析链。
  2. 意识形态教育:第35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需结合"课程教学-实践养成-文化浸润"三维体系,典型答题框架:认知(理论认同)→情感(价值共鸣)→行为(实践养成)。
  3. 国家治理现代化:第36题聚焦"监察体制改革",重点考察"权力监督-制度创新-法治保障"的互动关系,需掌握"党内监督+国家监察"的双重预防机制。

(二)时政热点对接

  1. 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设置涵盖自贸区建设(第30题)、国企混改(第31题)、双创政策(第32题),需建立"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位一体分析模式。
  2. 生态文明制度:第33题以"长江经济带发展"为例,重点解析河长制、生态补偿、绿色金融等制度创新,建议记忆"四水一岸"治理工程的具体措施与成效数据。
  3. 外交战略升级:第37题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需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典型案例,阐释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综合备考策略与趋势预判(约212字) (一)知识体系重构 建议构建"三维知识网络":纵向(必修教材+选修专题)、横向(学科交叉点)、立体(时政热点),例如将"乡村振兴"主题串联《经济生活》中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必修)、"生态文明"中的生态补偿机制(必修)、"国际关系"中的"一带一路"(选修)。

(二)应试能力提升

  1. 材料处理能力:掌握"信息提取-本质归纳-理论升华"三步法,如处理政治类材料时,先划出政策要点(20%)、再提炼理论依据(30%)、最后联系现实案例(50%)。
  2. 答题规范训练:建立"题号定位-关键词匹配-分点作答-逻辑衔接"标准化流程,历史主观题建议采用"总-分-总"结构,政治大题注意"理论阐述+数据支撑+价值提升"的层次递进。

(三)命题趋势预判 2024年文综备考应重点关注:①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预计占15%分值)②碳达峰碳中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