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智勇双全的成语故事,围魏救赵成语故事简短
- 故事
- 5个月前
- 673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围魏救赵”便是家喻户晓的一则,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讲述的是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派出田忌、孙膑等...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围魏救赵”便是家喻户晓的一则,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讲述的是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派出田忌、孙膑等将领,运用智谋,最终成功解救赵国,化解了一场危机。
故事背景: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各国之间互相攻伐,魏国在魏文侯、魏武侯的统治下,国力强盛,逐渐成为中原霸主,魏国并不满足于此,开始向周边国家扩张,赵国位于魏国北方,是魏国扩张的主要障碍,公元前354年,魏国发动了对赵国的战争。
赵国求援:
赵国在魏国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赵惠文王深感忧虑,决定向周边国家求援,经过一番周折,赵国终于得到了齐国的支持,齐国派出田忌、孙膑等将领,率军前往赵国,援助赵国抗魏。
智勇双全的孙膑:
孙膑是齐国的著名军事家,曾与庞涓一同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忌恨孙膑的才华,陷害孙膑,使他遭受膑刑,孙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更加刻苦钻研兵法,成为了一名智勇双全的军事家。
围魏救赵:
孙膑分析了魏国和赵国的战局,认为魏国虽然强大,但国内空虚,他提出了“围魏救赵”的计策,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率领齐军向魏国发起进攻。
田忌兵分三路,其中一路直接进攻魏国都城大梁,另一路进攻魏国的战略要地马陵,最后一路进攻魏国的边境城市,魏国国王得知齐军进攻,急忙从赵国撤军,回救魏国。
马陵道伏击:
在回救魏国的途中,魏国军队进入孙膑设置的伏击圈,孙膑事先在马陵道两旁的树上,涂上了白石灰,并留下了一道暗记:“孙膑在此”,魏国军队进入伏击圈后,齐军点燃了火把,树木上的白石灰纷纷掉落,暴露了伏击的位置,魏国军队惊慌失措,陷入混乱,齐军趁机发动攻击,大败魏军。
最终胜利:
经过一番激战,齐军成功击败了魏军,解救了赵国,这场战役中,孙膑巧妙运用“围魏救赵”的计策,以少胜多,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围魏救赵”这一成语,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军事家们的智勇双全,更展现了我国古代战争的智慧和谋略,这个成语已经成为了人们用来形容巧妙应对困境、以智取胜的典故,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也要学习孙膑等古代军事家的智谋,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魏国是其中的强国,经常侵略其他国家,赵国是其中的弱国,常常受到魏国的侵略。
有一年,魏国又派兵进攻赵国,赵国的将士们奋勇抵抗,可是魏国的兵力强大,赵国的将士们抵挡不住,纷纷后退,赵国的国君非常着急,他急需找到一种方法来解围。
这时,有一个叫孙膑的齐国军师,他看到了赵国的困境,决定出手相助,他想到了一个巧妙的计策,可以让魏国撤兵,从而解围赵国。
孙膑向齐国的国君请求派兵进攻魏国,齐国的国君非常疑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孙膑解释说:“我们可以通过进攻魏国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无法继续进攻赵国。”齐国的国君听了之后,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于是派兵进攻魏国。
魏国看到齐国进攻自己,非常生气,他们立即撤回了进攻赵国的兵力,转而防守魏国本土,这样一来,赵国的困境就得到了缓解。
赵国的国君非常感激孙膑的计谋,他称赞孙膑说:“你的计谋真是巧妙啊!通过围住魏国来解围赵国,这个成语故事真是让人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后来演化为成语“围魏救赵”,意思是通过围攻敌人的一部分来解围另一部分,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比喻在困境中通过巧妙的计谋来转移敌人的注意力,从而摆脱困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困境中不要慌张,要冷静思考,寻找巧妙的解决方法,通过转移敌人的注意力来分散他们的力量,可以让我们更加轻松地摆脱困境,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多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免激怒对方而引发不必要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