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 > 正文

郑板桥的清廉人生,郑板桥清廉故事的读后感

郑板桥的清廉人生,郑板桥清廉故事的读后感

郑板桥,这位在中国艺术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不仅以其独特的书画艺术闻名于世,更因其清廉的品格和高尚的操守而备受尊崇,郑板桥出生于江苏兴化一个贫苦的知识分子家庭,他自幼聪慧...

本文目录导读:

  1. 拒收贿赂,严于律己
  2. 关心民生,扶贫济困
  3. 兴修水利,改善民生
  4. 严惩贪官,整顿官场
  5. 淡泊名利,寄情山水

郑板桥,这位在中国艺术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不仅以其独特的书画艺术闻名于世,更因其清廉的品格和高尚的操守而备受尊崇。

郑板桥出生于江苏兴化一个贫苦的知识分子家庭,他自幼聪慧好学,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生活的艰辛并未磨灭他对理想的追求,在艰难的环境中,他勤奋刻苦,博览群书,为日后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郑板桥的为官生涯充分展现了他的清廉本色,他曾担任过潍县县令等职务,在任期间,他心系百姓,致力于改善民生,他深知百姓的疾苦,常常深入民间,了解民众的需求和困难,面对繁重的赋税和天灾,郑板桥积极采取措施减轻百姓负担,他严查贪污腐败,坚决打击那些欺压百姓的不法之徒。

有一次,当地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导致庄稼歉收,百姓生活陷入困境,郑板桥心急如焚,他一方面向上级请求赈济,一方面组织百姓开展自救,他亲自带领民众挖井取水,解决灌溉问题,他还下令开仓放粮,救助那些饥寒交迫的百姓,在他的努力下,潍县的灾情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

郑板桥不仅在大灾大难面前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在日常生活中也始终坚守清廉的原则,他从不接受贿赂,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有一个富商为了谋取私利,试图贿赂郑板桥,给他送去了大量的金银财宝,郑板桥严词拒绝,并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说:“我为官是为了百姓,不是为了钱财,这些贿赂之物,我一概不取。”富商羞愧难当,灰溜溜地走了。

郑板桥的清廉还体现在他对自己和家人的严格要求上,他生活简朴,从不奢侈浪费,他的住所简陋,日常饮食也以清淡为主,他常常告诫家人要勤俭节约,不可贪图享受,他的夫人也非常理解和支持他,与他一起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郑板桥的书画作品也体现了他的清廉品格,他的画作多以兰、竹、石等为题材,这些题材往往象征着高洁、坚韧和正直,他的书法独具一格,笔力雄健,气势磅礴,他的书画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郑板桥在潍县任职七年后,因得罪权贵而被罢官,离开潍县时,他只带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驮着书籍和行李,一头驮着他的夫人,百姓们纷纷前来送行,


郑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政治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一生清廉正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清廉故事,成为后世楷模。

拒收贿赂,严于律己

郑板桥为官期间,曾担任江苏巡抚,当时,官场风气败坏,贪污腐败现象严重,郑板桥却始终保持清廉,从不沾染官场恶习,一次,一位商人为了谋取利益,带着重金来到郑板桥府上,想要行贿,郑板桥得知此事后,坚决拒绝,并严厉批评商人:“我为官一任,要为百姓造福,岂能收受贿赂!”商人无奈,只得离去。

关心民生,扶贫济困

郑板桥在为官期间,始终把民生放在首位,他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有一次,他得知一个村庄的百姓生活十分困难,于是亲自前往调查,经过一番了解,他发现这个村庄的农田因干旱而颗粒无收,百姓们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他立刻向上级请示,请求拨款救济,在他的努力下,这个村庄的百姓得到了及时的救助,度过了一难关。

兴修水利,改善民生

郑板桥深知水利农业的重要性,为了改善百姓的生活,他大力兴修水利,解决水患问题,在他的带领下,江苏地区的水利工程得到了快速发展,他还亲自撰写了《治水策》,提出了许多有益于水利发展的建议,在他的努力下,江苏地区的农田得到了灌溉,百姓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严惩贪官,整顿官场

郑板桥为官期间,对贪官污吏痛恨不已,他严惩贪官,整顿官场,为百姓创造了一个廉洁的政治环境,有一次,一位官员因贪污受贿被郑板桥查处,在审理过程中,这位官员企图行贿,但被郑板桥识破,郑板桥毫不留情地将其绳之以法,为百姓除了一害。

淡泊名利,寄情山水

郑板桥一生清廉,不追求名利,他热爱山水,寄情于书画,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他的书画作品,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板桥画风”,他的清廉事迹和书画作品,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郑板桥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廉吏,他的一生,充满了清廉正直、关心民生、兴修水利、严惩贪官、淡泊名利等事迹,他的清廉故事,成为了后世楷模,激励着无数人为官清廉、为民造福,在今天,我们更应该学习郑板桥的清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