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正文

重阳节的作文,重阳节作文500字左右

重阳节的作文,重阳节作文500字左右

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戴茱萸,...

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戴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仿制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代替登高望远之俗。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的习俗,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叫越椒或艾子,它栖息于海拔较高的山麓之上,茱萸雅号“辟邪翁”,重阳佩茱萸袋,可驱恶气,人们把茱萸缝入香囊,佩戴在手臂或颈项上。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古人佩戴茱萸,一是据有强烈驱虫作用的茱萸插在身上,可以避邪去灾,二是茱萸的颜色可观,如霜似雪,看起来比较美观,重阳佩茱萸虽然习俗流传至今,但现在人却很少见到。

至于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更无从谈及,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又叫做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这一天活动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菊花糕、插茱萸等民俗活动。

在重阳日,人们多相伴登高望远,远古时候,民间就有秋九月,已至于仲秋月之夕与九月九日弃山登高的风俗;重阳节又是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玩耍,同时也有避灾的寓意。

重阳节习俗由此而来,据说汉代已有九月九日去俯仰山登高的史载,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以后历代的文人墨客也为重阳节谱写了许多名篇佳作。

重阳节的作文,重阳节作文500字左右

古代人登高望远时,多会吟咏一些怀古伤怀的诗篇,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或者孤独寂寞之情,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宋代诗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著名诗人都有重阳节的优美诗篇。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虽然没有了古代文人墨客的吟咏诗篇的场景,但是重阳节的习俗依然传承下来,人们会在这一天去登高望远、赏菊花、佩戴茱萸等民俗活动,也会有一些社区或者单位组织一些文艺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

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更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个节日里,让我们一起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享受健康快乐的时光。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传统的重阳佳节,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俗习惯,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不仅要登高望远,更要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传承孝道文化。

重阳节源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易经》记载,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称“重阳”,古人认为,重阳节是吉祥的日子,有“九九重阳,还阳还童”的说法,重阳节也被称为“老人节”,是敬老爱老的重要节日。

在我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阳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敬老活动,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关爱,以下是我亲身经历的重阳节敬老故事。

重阳节的作文,重阳节作文500字左右

今年重阳节,我和家人一起回到家乡,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敬老活动,活动在村口的一片空地上举行,村民们纷纷带着礼物前来参加,活动现场,进行的是表彰仪式,村长为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以表彰他们为村庄建设做出的贡献。

随后,村里的文艺队为老人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有歌舞、戏曲、小品等,赢得了老人们的阵阵掌声,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回到了年轻时的时光。

表演结束后,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孩子们准备的美食,谈论着往事,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泪流满面,激动地说:“感谢孩子们记得我们,感谢党和政府关心我们老年人。”这时,一位年轻人站起来说:“老人们,重阳节是我们尊老爱老的日子,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你们的养育之恩。”他的话语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

活动最后,老人们一起登上了村后的小山,欣赏着秋天的美景,我看着他们欢快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敬意,我想,这就是重阳节的真正意义吧——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关爱身边的老人,传承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

重阳节,是一个充满温情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不仅要关心老人的物质生活,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我们一直在他们身边,陪伴他们度过一个又一个美好的重阳节。

让我们携手共进,传承孝道文化,让尊老爱幼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在重阳佳节这个美好的日子里,祝愿所有的老人幸福安康,晚年生活美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