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正文

端午粽香情,描写端午节的作文300字

端午粽香情,描写端午节的作文300字

**端午粽香情**,,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包粽子。我也跃跃欲试,拿出了妈妈提前为我准备好的糯米、红枣和咸蛋黄。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粽子叶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往里面...

**端午粽香情**,,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包粽子。我也跃跃欲试,拿出了妈妈提前为我准备好的糯米、红枣和咸蛋黄。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粽子叶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往里面填充糯米和馅料。可是,我的粽子总是形状不圆,而且煮的时候也总是露馅。但是我没有放弃,通过多次尝试,我终于包出了一个像模像样的粽子。那一刻,我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端午节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既美味又有趣。通过这次经历,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还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魅力。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让人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时光。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9 年 9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饮雄黄酒、戴香囊等,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吃粽子和赛龙舟了。

粽子,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的粽子,被称为“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被称为“筒粽”,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了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粽子的种类繁多,口味也各不相同,有甜粽,如红枣粽、豆沙粽、蜜枣粽等;有咸粽,如蛋黄粽、火腿粽、肉粽等,每一种粽子都有着独特的风味,让人回味无穷,每当端午节来临,大街小巷都会弥漫着粽子的香气,人们会早早地去市场购买新鲜的粽叶、糯米、红枣等食材,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粽子,包粽子的过程充满了欢乐和温馨,大家一边包粽子,一边聊天,其乐融融。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另一项重要习俗,赛龙舟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活动,更是一种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在赛龙舟比赛中,队员们需要齐心协力,共同划桨,才能使龙舟快速前进,赛龙舟的场面十分壮观,江面上彩旗飘扬,龙舟飞驰,锣鼓喧天,观众们的欢呼声和加油声响彻云霄,赛龙舟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拼搏精神,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的习俗,挂艾叶,是为了驱邪避瘟,艾叶具有独特的香气,可以驱赶蚊虫,净化空气,饮雄黄酒,是为了消毒杀菌,在古代,人们认为雄黄酒可以驱蛇虫,保平安,戴香囊,是为了驱虫辟邪,香囊内装有雄黄、朱砂、艾叶等香料,香气扑鼻,不仅可以驱虫,还可以装饰衣物。

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魅力的节日,它不仅让我们品尝到了美味的粽子,感受到了赛龙舟的激情,还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可以和家人一起共度欢乐时光,增进亲情;也可以和朋友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增进友谊,端午节是一个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宁静和温暖。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让我们珍惜这个传统节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端午节的粽香永远飘在我们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