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正文

亟义浅析——古文中亟字的内涵与用法,亟的意思古文

亟义浅析——古文中亟字的内涵与用法,亟的意思古文

“亟”字,作为古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在我国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尤其在先秦、两汉时期的典籍中,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旨在对“亟”字的内涵与用法进...

本文目录导读:

  1. 亟字的演变
  2. 亟字的内涵
  3. 亟字的用法

“亟”字,作为古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在我国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尤其在先秦、两汉时期的典籍中,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旨在对“亟”字的内涵与用法进行浅析,以期使读者对这一古文常用字有更深入的了解。

亟字的演变

“亟”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字形从走从卩,会意,走表示行走,卩表示急速。“亟”字的本义为急速行走,在演变过程中,字形发生了变化,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从金文到小篆,字形逐渐简化,但基本结构仍为走和卩的组合,至隶书、楷书,字形进一步简化,成为今天我们所见的“亟”字。

亟字的内涵

1、急速:这是“亟”字最基本的含义,如《诗经》中的“亟归宁”,意为急忙回家,在古代文献中,常用“亟”字来形容事物发展的迅速,如“亟变”、“亟增”等。

2、赶快:在古文中,“亟”字常用来表示“赶快”的意思,如《左传》中的“亟请”,意为赶快请示。《史记》中的“亟归”,意为赶快回去。

3、急切:表示心情急切、迫不及待,如《楚辞》中的“亟望”,意为急切地希望。

4、紧急:表示事情紧急,需要立刻处理,如《三国演义》中的“亟战”,意为紧急战斗。

亟字的用法

1、作为副词:表示急速、赶快、急切等含义,如:“亟归”、“亟战”、“亟望”等。

2、作为形容词:表示紧急、紧迫等含义,如:“亟事”、“亟务”等。

3、作为动词:表示急速行走,如:“亟走”、“亟奔”等。

“亟”字作为古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字,其内涵丰富,用法多样,通过对“亟”字的内涵与用法进行浅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提高古文阅读水平,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关注古文中常用字的内涵与用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古文素养。


在浩渺的中华文化长河中,古文字犹如璀璨的星辰,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亟”这个字在古文中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含义,承载着古人的思想与情感,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亟”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字形结构蕴含着深刻的意义,从形态上看,它似乎在传达着一种急切、紧迫的意味,在古代文献中,“亟”常常被用来表达事情的紧急性和重要性。

在《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到“亟”字的运用,它生动地描绘出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急切心情,岂不尔思?劳心忉忉,岂不尔思?我心忧伤,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我之怀矣,自诒伊阻,其室则迩,其人甚远,岂不尔思?畏人之多言。”这里的“亟”字烘托出主人公对心中思念之人的急切渴望,那份焦灼与期盼跃然纸上,这种情感的表达,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古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细腻。

在《论语》中,“亟”也有着重要的体现,孔子曾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这里的“君子无所争”并非是说君子不应该有竞争意识,而是强调君子在竞争中应该秉持着高尚的品德和道德准则,不应该为了竞争而不择手段,而“必也射乎”则是说如果一定要竞争,那么射箭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在射箭比赛中,选手们需要尊重对手,遵守比赛规则,这体现了君子的品德和修养,而“揖让而升,下而饮”则是说在比赛开始前,选手们需要互相行礼,表示尊重;比赛结束后,获胜者需要谦虚地邀请失败者一起饮酒,这体现了君子的风度和胸怀,这种竞争观念与现代社会中一些人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竞争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和个人修养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古文中,“亟”还常常与其他字词搭配,形成更加丰富的含义,亟疾”,强调疾病来得急切而猛烈;“亟务”,突出事务的紧迫与重要性,这些词语的运用,让古代文学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除了在文学作品中,“亟”在古代的政治、哲学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政治上,统治者常常面临着各种紧急的事务和问题,需要及时做出决策和处理。“亟”字在这里体现了对统治者决策效率和应对能力的要求,在哲学中,时间和紧迫性的思考也与“亟”字相关,古人生命的短暂和时光的流逝有着深刻的感悟,他们意识到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就必须有一种紧迫感和行动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亟”字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虽然有所变化,但它所蕴含的那种急切、紧迫的意味依然存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会说“亟须”“亟待”等词语,表达对某件事情的急切需求或等待处理。

回顾“亟”字在古文中的丰富含义和多样用法,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话,它让我们领略到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对“亟”字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同时也能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为我们当今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视和传承中华文化中的这些宝贵财富,让我们以“亟”字为窗口,深入挖掘古文中更多的宝藏,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光彩,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