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 > 正文

长征的故事,红军铁血征程的壮丽篇章,长征的故事50字

长征的故事,红军铁血征程的壮丽篇章,长征的故事50字

长征,一段不朽的传奇,一部伟大的史诗,从1934年10月开始,中国工农红军历经艰险,行程两万五千里,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1934年,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进行第五次“...

本文目录导读:

  1. 四渡赤水,巧妙摆脱敌军
  2. 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
  3. 飞夺泸定桥,谱写长征壮丽篇章
  4. 翻越雪山,越过草地,到达陕北

长征,一段不朽的传奇,一部伟大的史诗,从1934年10月开始,中国工农红军历经艰险,行程两万五千里,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1934年,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进行第五次“围剿”,红军在根据地面临严重危机,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面临着饥饿、寒冷、疾病、敌军的围追堵截等重重困难,但他们始终坚定信念,英勇顽强。

四渡赤水,巧妙摆脱敌军

1935年1月,红军在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同志担任中央军委主席,对红军进行战略调整,在四渡赤水的战斗中,红军利用地形,巧妙地调动敌军,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四渡赤水,是长征途中最为惊心动魄的战斗之一,红军战士们表现出极高的军事素养和顽强意志。

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

1935年5月,红军在巧渡金沙江的战斗中,成功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金沙江水流湍急,红军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激流中架设浮桥,成功渡过金沙江,这次战斗充分展现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拼搏精神。

飞夺泸定桥,谱写长征壮丽篇章

1935年5月29日,红军在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成功占领了泸定城,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泸定桥战斗中,红军战士们面对敌军的疯狂进攻,毫不畏惧,勇往直前,这场战斗,成为了长征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幕。

翻越雪山,越过草地,到达陕北

长征途中,红军翻越了雪山、草地,经历了无数生死考验,1935年10月,红军终于到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长征的故事,是一段充满激情、英勇无畏的壮丽篇章,红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崇高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为后人树立了永恒的丰碑。

我们回顾长征的故事,不是为了缅怀过去,而是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不怕牺牲、一心为民、一心向党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让我们铭记长征的故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伟大军事行动,发生在1934年至1936年间,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政策遭到国民党的反对,中国共产党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从中央苏区出发,经过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14个省区,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最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长征的出发地是中央苏区,即江西省瑞金县,长征的路线经过了许多险峻的山川和艰苦的草地,如著名的雪山草地等,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宗旨,不断克服困难,最终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更是中国共产党走向全国的重要一步,长征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它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次政治上的胜利和思想上的解放。

长征的故事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事件,更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征精神包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等方面,这些精神在长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长征的故事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中国共产党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我们回顾长征的历史,不仅仅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精神,我们要学习长征中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这些精神是我们今天依然需要的精神力量,我们要用长征的故事来激励自己,不断克服困难,追求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