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兔子的故事,森林里的道德寓言,坏兔子的故事读后感言
- 故事
- 3个月前
- 1046
在遥远的森林边缘,有一片被阳光照耀的草地,那里住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在这片草地上,有一只自诩为“聪明绝顶”的兔子,大家都称它为坏兔子,它的故事,成为了森林里流传甚广的道...
在遥远的森林边缘,有一片被阳光照耀的草地,那里住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在这片草地上,有一只自诩为“聪明绝顶”的兔子,大家都称它为坏兔子,它的故事,成为了森林里流传甚广的道德寓言。
坏兔子长着一身雪白的绒毛,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总是闪烁着狡黠的光芒,它聪明伶俐,善于用诡计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正是因为它的聪明,让它变得越来越自私和贪婪。
有一天,森林里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典,所有的小动物都欢聚一堂,共享美食,坏兔子也想参加这场庆典,但它并没有像其他动物一样,靠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相反,它打起了别的动物的主意。
在庆典的前一天,坏兔子找到了一只勤劳的小松鼠,对它说:“小松鼠,我听说庆典上的食物非常丰盛,你能帮我弄一些来吗?我保证会分你一半。”
小松鼠是个善良的孩子,它想了想,觉得坏兔子平时也挺照顾它的,就答应了坏兔子的请求,在庆典当天,小松鼠悄悄地溜进了庆典现场,偷了一些食物给坏兔子。
坏兔子并没有如约分给小松鼠食物,反而把所有的食物都独吞了,当小松鼠发现这一点时,它非常生气,决定去找坏兔子理论。
“坏兔子,你为什么要骗我?”小松鼠愤怒地质问。
坏兔子却理直气壮地说:“小松鼠,你以为你是谁?我只是借用了你的力量,这食物本来就应该归我所有。”
小松鼠听后,伤心地离开了庆典现场,其他动物看到这一幕,都对坏兔子的行为感到愤怒,纷纷指责它,坏兔子却毫不在意,继续在森林里炫耀自己的“聪明”。
好景不长,有一天,森林里来了一只机智的狐狸,狐狸看到坏兔子那副自大的样子,决定给它一个教训。
狐狸找到了坏兔子,对它说:“坏兔子,我听说你很聪明,今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更聪明。”
坏兔子得意洋洋地答应了,狐狸和坏兔子展开了一场智慧的较量。
狐狸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袋金币,你愿意分给我多少?”
坏兔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分给你一半。”
狐狸笑了笑,接着问:“那如果你有十个金币,你愿意分给我多少?”
坏兔子还是回答:“我愿意分给你一半。”
狐狸继续问:“那你有一百个金币呢?”
坏兔子还是回答:“我愿意分给你一半。”
狐狸哈哈大笑,说:“坏兔子,你真是太可笑了,你为什么总是愿意分给我一半呢?难道你不知道,你的贪婪会让你失去一切吗?”
坏兔子愣住了,它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它后悔不已,向狐狸道歉,并表示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
狐狸原谅了坏兔子,并告诉它:“真正的聪明,不是用诡计来获取别人的东西,而是用智慧和善良来赢得别人的尊重。”
从那以后,坏兔子改过自新,它不再自诩为“聪明绝顶”,而是用自己的勤劳和善良,赢得了森林里其他动物的爱戴。
坏兔子的故事,成为了森林里的道德寓言,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聪明不是狡猾,而是善良和正直,只有心怀善良,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友谊。
在一个遥远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坏兔子,这只兔子名叫“小坏”,它有着长长的耳朵和敏捷的四肢,但总是爱搞恶作剧,每当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玩耍时,它总是会在旁边偷偷观察,寻找机会下手。
有一天,小坏看到一只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歌唱,它突然心生一计,想要给小鸟一个惊喜,它开始轻轻地摇晃树枝,试图让小鸟飞走,小鸟刚开始还以为什么也没发生,直到树枝开始剧烈晃动时,它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小鸟急忙飞走,但已经晚了,它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小坏看到小鸟摔倒在地,心里一阵得意,它走到小鸟身边,准备嘲笑它一番,它突然发现自己竟然也摔倒了,原来,小坏在摇晃树枝时,用力过猛,自己也被晃得晕头转向。
小鸟看到小坏摔倒在地,不禁有些同情,它走到小坏身边,用柔软的叶子为它包扎伤口,小坏感到一阵温暖,它知道自己错了,它向小鸟道歉,并承诺以后再也不搞恶作剧了。
从那以后,小坏开始变得善良起来,它不再搞恶作剧,而是学会了帮助其他小动物,每当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遇到困难时,它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有一天,森林里突然发生了一场大火,小动物们纷纷逃跑,但小坏却留了下来,它看到一只小兔子被困在了火海中,不禁心急如焚,它毫不犹豫地冲进了火海,将小兔子救了出来。
小兔子得救后,感激地对小坏说:“谢谢你,小坏!如果没有你,我可能已经被烧死了。”小坏微笑着说:“不用谢,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经过这场火灾,小坏变得更加勇敢和善良了,它不再是一只坏兔子,而是一只充满正义感的小英雄,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开始对它刮目相看,纷纷为它点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愿意改变,就一定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小坏虽然曾经是一只坏兔子,但它通过努力和改变,最终成为了一只充满正义感的小英雄,这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潜力和力量,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本文链接:http://ckjjw.cn/2024/11/69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