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的作文
- 作文
- 1个月前
- 886
荷花,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原产中国,通常种植于池塘或湖泊中,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历来都被世人所广泛传颂,“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
荷花,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原产中国,通常种植于池塘或湖泊中,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历来都被世人所广泛传颂。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赞美荷花的诗句,是啊,荷花的美,足以让人陶醉。
荷花的形态各异,有的花瓣层层叠叠,洁白的花瓣如雪般覆盖在绿叶上,显得清新淡雅;有的花瓣只有几片,却显得孤傲高洁,它们或亭亭玉立,或婀娜多姿,给人以美的享受。
荷花不仅形态各异,颜色也五彩缤纷,有洁白的,有粉色的,还有淡紫色的……它们或洁白如霜,或鲜艳如火,或淡雅如水,让人目不暇接。
荷花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形态和颜色,更在于它的品格,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给人以启示和灵感,它的这种品格,让人们学会如何在污浊的社会中保持自己的清白,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的简单。
荷花是一种美丽的花卉,但它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它的外表,更在于它的内在品格,我们应该学习荷花的品格,保持自己的清白和简单,不要被污浊的社会所染,我们也应该欣赏荷花的美丽,感受它带来的美好和愉悦。
除了观赏价值外,荷花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荷花的莲子、莲藕和莲叶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莲子具有养心安神、健脾止泻的功效;莲藕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散瘀的作用;莲叶则具有清热解暑、利湿排毒的效果,荷花不仅美观,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荷花是一种集观赏、食用、药用于一体的综合性花卉,它的美丽和品格一直被人们所传颂和赞美,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研究荷花的生长规律、繁殖方式以及栽培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让这种美丽的花卉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加广泛地应用和发展。
我们也应该加强荷花的保护和管理,避免过度采摘和破坏荷花的生态环境,让这种美丽的花卉能够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加长久地存在下去,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美好和愉悦。
夏日,微风轻拂,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一片荷塘映入眼帘,那里,荷花竞相绽放,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令人陶醉。
荷塘位于我家小区的一角,不大,却别有洞天,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荷塘上,我便能看到那些含苞待放的荷花,它们像害羞的少女,用娇艳的花瓣紧紧包裹着自己,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午后,阳光炽热,荷花们纷纷展开花瓣,展示出它们最美的姿态,傍晚时分,微风拂过,荷花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一天的疲惫。
荷花,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它们象征着纯洁、高洁,也寓意着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在我国古典诗词中,荷花的描写不胜枚举,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句子,将荷花的坚韧与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宋代诗人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中则有“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的句子,表达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
走进荷塘,一阵清香扑鼻而来,那是一种独特的荷香,清新、淡雅,令人陶醉,荷花的花瓣洁白如玉,花蕊淡黄如金,宛如一位位仙子翩翩起舞,走近一看,会发现荷花的花瓣边缘微微泛红,仿佛害羞的少女脸颊泛起的红晕,而那些含苞待放的荷花,则像是一颗颗明珠,镶嵌在碧绿的荷叶上,散发着诱人的光芒。
荷叶,是荷花的衬托,它们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小伞,为荷花遮风挡雨,夏日炎炎,荷叶成了众多昆虫的栖息地,蜻蜓在荷叶上翩翩起舞,蝴蝶在荷叶间穿梭,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那些掉落在荷叶上的露珠,则像是一颗颗晶莹的珍珠,闪耀着光芒。
荷塘里的鱼儿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时而潜入水底,时而跃出水面,每当鱼儿跃出水面,都会溅起一朵朵水花,仿佛在为荷花们鼓掌喝彩。
夏日夜晚,荷塘月色更是迷人,皎洁的月光洒在荷塘上,映出一片银光,荷花的花瓣更加娇艳,仿佛在月光下更加熠熠生辉,那些夜晚开放的荷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无数的蚊虫前来采蜜,夜晚的荷塘,成了昆虫们的乐园。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荷花还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古人认为荷花是吉祥的象征,代表着美好的愿望和纯洁的心灵,在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中,荷花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白蛇传》中,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荷塘边上;《西游记》中,孙悟空与八戒、沙僧一同闯荡江湖,也曾在荷塘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荷塘这样的自然景观越来越少,人们荷花的喜爱却从未减少,在我国许多城市,荷塘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当夏日来临,人们纷纷来到荷塘边,欣赏荷花、拍照留念,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荷花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好礼物,它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乐趣,让我们珍惜这片荷塘,珍惜这份美好,让荷韵永存心间。
本文链接:http://ckjjw.cn/2024/11/5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