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正文

徒之文言意蕴——探寻古代文化中的徒的定义与价值徒的文言文意思及例句

徒之文言意蕴——探寻古代文化中的徒的定义与价值徒的文言文意思及例句

自古以来,我国文化底蕴深厚,文言文作为古代书面语言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信息,在文言文中,“徒”一词的使用颇为广泛,其意蕴深远,涉及多个方面,本文将围绕“徒”的...

本文目录导读:

  1. 徒的定义
  2. 徒的价值

自古以来,我国文化底蕴深厚,文言文作为古代书面语言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信息,在文言文中,“徒”一词的使用颇为广泛,其意蕴深远,涉及多个方面,本文将围绕“徒”的文言文意思展开,探讨其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

徒的定义

1、字面意思

“徒”字在文言文中的基本意思是“行走的人”,如《诗经·小雅·车舝》中:“徒旅之徒,载其舟车。”这里的“徒”即指行走的人。

2、引申义

(1)徒弟:指跟随师傅学习的人,如《史记·孔子世家》中:“颜回者,孔子之徒也。”这里的“徒”即指孔子弟子颜回。

(2)徒党:指同一派别或团体的人,如《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之徒,皆贫贱人也。”这里的“徒”即指陈胜、吴广等人。

(3)徒然:指徒劳功,白费力气,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吾徒然来,不得一饱。”这里的“徒”即指白费力气。

徒之文言意蕴——探寻古代文化中的徒的定义与价值徒的文言文意思及例句

(4)徒有:指只有虚名,没有实际,如《汉书·高帝纪》中:“徒有虚名,而无实功。”这里的“徒”即指只有虚名。

徒的价值

1、传承文化

在古代,师傅传授知识、技艺给徒弟,这种师徒关系成为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徒”这一词,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师徒间的教学关系,以及知识、技艺的传承方式。

2、强调品德

在古代,徒的定义不仅局限于行走的人,更强调品德修养,如《论语·学而》中:“君子不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徒”即指有道德品质的人。

3、反映社会现实

在古代,徒的引申义如徒弟、徒党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如《史记·陈涉世家》中的陈胜、吴广之徒,正是反映了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反抗精神。

4、丰富文学表现手法

徒之文言意蕴——探寻古代文化中的徒的定义与价值徒的文言文意思及例句

在文言文中,作者常用“徒”字来表达情感、意境,丰富文学表现手法,如《诗经·小雅·车舝》中的“徒旅之徒,载其舟车”,通过“徒”字,传达了旅途中对家的思念之情。

“徒”的文言文意思丰富多样,涉及多个方面,通过对“徒”的探讨,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化中的师徒关系、品德修养、社会现实以及文学表现手法,在当今社会,我们仍可从“徒”的文言意蕴中汲取智慧,传承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徒”字在文言文中具有丰富多样的含义,深入探究其古义,能让我们更好地领略古代文献的魅力。

“徒”有“步行”之意。《说文解字》中解释:“徒,步行也。”如《论语·先进》中“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其中的“行”字便体现了“徒步行走”之义,在古代,人们的出行方式较为有限,步行是常见的方式之一,徒”的这一含义能生动地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徒”还可表示“空”“白白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这里的“徒”白白地”的意思,强调了只落得被欺骗的结果,有一种无奈和遗憾之感,又如“徒费唇舌”,指的是只是白费了言语,没有起到实际作用,这种用法常常表达一种徒劳无功、没有收获的情境,让我们能深切感受到古人在面对一些事情时的无力和无奈。

“徒”又有“只”“仅仅”的意思,如“徒有虚名”,强调只是拥有一个虚假的名声,而没有与之相符的实际能力或成就,这一含义在很多文言文中都有体现,它能够简洁而准确地表达一种限定或强调的语气,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