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望洋兴叹的故事源头,望洋兴叹出自哪个故事主人公是谁
- 故事
- 2小时前
- 1017
**望洋兴叹的出处与寓意**,,“望洋兴叹”这个成语源于东汉末年的名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开始发愤读书,最终学有所成,并帅兵攻占了公安,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他前往...
**望洋兴叹的出处与寓意**,,“望洋兴叹”这个成语源于东汉末年的名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开始发愤读书,最终学有所成,并帅兵攻占了公安,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他前往陆口时,却感慨自己年事已高,功业未就,只能“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而感到无奈,或因条件缺乏而感到无能为力,无法施展才华。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成语犹如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望洋兴叹”便是其中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它背后蕴含着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望洋兴叹”最早出自《庄子·秋水》,故事发生在秋天的洪水季节,百川灌河,水流之大,河面宽阔,两岸及洲渚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河伯欣然自喜,以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自己这里了,他顺着水流向东前行,来到了北海边,朝东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此时的河伯才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他一改之前的自负,对着北海若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渺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北海若回答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大道理的事情,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向大海观看,才知道你的浅陋,这就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千万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满盈;尾闾排泄它,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虚空;春天、秋天它没有变化,洪水、大旱它不知道,这表明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不可计数,但是我未曾借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以为列身于天地之间,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存有自己所见很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夸耀呢?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像小洞在巨大的水泽里吗?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像稊米在大仓里吗?称事物的数量叫做‘万’,人类只是占其中的一类;人类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的地方都有人,令人只是占其中的一千;这表明人与万物相比,不就像毫毛的末梢在马体上一样微不足道吗?五帝所连续统治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不足道的
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在海边看着大海感叹,比喻对他人成就的赞美或者对自己无法企及的目标的无奈,这个成语出自一个古老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望洋兴叹》。
故事发生在古代,有一个叫庄子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非常喜欢自然,尤其是水,一天,他来到海边,看着浩渺的大海,不禁感叹起来,他说:“啊,这海真是广阔啊,我看不到它的尽头。”
旁边的人听了,纷纷嘲笑他:“庄子,你这是什么话啊?这海明明有尽头啊!”庄子听了,只是笑笑,没有回答。
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比喻对他人成就的赞美或者对自己无法企及的目标的无奈,望洋兴叹这个成语,也成为了人们常用的表达方式。
望洋兴叹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成语的来源,更是一个深刻的哲学思考,庄子通过这个行为,表达了他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看法,他认为,人生就像这海一样,有时候看似广阔无边,实际上却有着尽头,只要我们保持一颗敬畏的心,对未知的世界保持好奇和探究的欲望,那么我们就可以像庄子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突破自我。
望洋兴叹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他人成就的赞美,更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和提醒,我们应该保持一颗敬畏的心,对未知的世界保持好奇和探究的欲望,不断突破自我,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本文链接:http://ckjjw.cn/2024/11/216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