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正文

返照是什么意思?回光返照是什么意思

返照是什么意思?回光返照是什么意思

“返照”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指夕阳或日的余辉,也可以用来比喻事物衰亡前呈现出的短暂而旺盛的景象。而“回光返照”则是一个成语,原意指太阳在落山前的一抹余晖,用来比喻人临终前...

“返照”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指夕阳或日的余辉,也可以用来比喻事物衰亡前呈现出的短暂而旺盛的景象。而“回光返照”则是一个成语,原意指太阳在落山前的一抹余晖,用来比喻人临终前出现的短暂的精神振奋或活力。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事物在衰亡前所表现出的最后的光彩,但这种光彩往往是短暂的。

一、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文学作品、诗词歌赋和哲学典故中的词汇,它们往往富含深邃的含义和象征性,这些词汇经过千百年文化的传承,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返照”这一词汇,以其独特的含义和深远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关注。“返照”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它又是如何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呢?本文将深入探讨“返照”的含义及其文化背景。

二、“返照”的基本含义

“返照”,从字面意思上理解,“返”即返回,“照”则通常指光辉、光线或映照。“返照”可以理解为光线返回、反射出来的景象或光芒,在更深的层次上,“返照”常被用来形容人的精神面貌或事物的内在精神得以显现或回归的状态。

在佛教语境中,“返照”还具有一种特殊的含义,它指的是通过修行,回归到本心的光明状态,从而洞察世间万物的真实面貌,这里的“返照”既是对内心修炼过程的描述,也是对修行结果的赞美。

三、“返照”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1、表现人物形象

在古代小说、戏曲等作品中,“返照”常常被用来形容人物的精神风貌,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就多次运用“返照”来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当贾宝玉看到林黛玉时,文中就有“光眉朗目,英气勃勃,讨人喜欢”的描绘,这里的“光眉朗目”就可以看作是“返照”的一种体现,形象地展现了贾宝玉的英俊和气质。

又如,在《水浒传》中,宋江在江边偶遇李逵时,有“眉清目秀,唇红齿白,面圆耳大,唇红齿白”的描写,这里的“唇红齿白”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内在美 “返照”,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两个人的外貌特征,更彰显了他们的内在精神和气质。

2、寓意社会现象

除了人物形象外,“返照”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还常常被用来寓意社会现象,在《儒林外史》中,通过描写严监生的形象,反映出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情暖,严监生在临终前,家人以为他会哭丧着脸,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哭泣,反而瞪大了眼睛凝视着房中的事物,过了一会儿,他的眼睛也“返照”一般,闪出两点银光,这充分揭示了严监生内心的坚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再如,《红楼梦》中通过描写晴雯的形象,也反映出封建贵族家庭的衰落,晴雯是一个聪明伶俐、性格刚烈的女子,但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她最终未能摆脱悲剧命运,她的形象就是“返照”的一种象征,既展现了她个人的美好品质,也反映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悲剧色彩。

3、表达哲理思想

“返照”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还被广泛用来表达哲理思想,许多文人墨客通过“返照”这一意象来表达他们对人生、宇宙和意义的思考,在佛教经典中,“返照”常常与禅宗联系在一起,强调通过修行回归本心的过程和精神境界。

在诗词歌赋中,“返照”也被用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抱负,杜甫的《望岳》中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返照映江洲,金辉洒天涯。”的诗句,“返照映江洲”不仅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山画卷,还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和哲理思考。

四、“返照”中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返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返照”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内在美和外在美的追求,在古代中国,人们重视仪表仪态和内在修养,认为真正的美应该来源于内心的善良和高尚品德的流露。“返照”正是这种观念的体现,它要求人们在展现外在形象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品格的提升。

“返照”还象征着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人的生命如同灿烂的阳光,通过“返照”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价值。“返照”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和经历,让它们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财富。

“返照”还蕴含着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升华的哲学思想,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返照”往往被用来表达人们对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自然、本真和超越世俗的重视和推崇。

五、结论

“返照”作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和象征意义的词汇,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不仅可以用来表现人物形象、寓意社会现象和表达哲理思想,还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通过对“返照”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所在。“返照”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品格的提升,珍惜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和经历,追求精神升华和超脱尘世的境界。

扩展阅读